第43章 棋手們:旁觀貼貼/一個……(第2/5頁)

不對,聽說路易斯是雙親丟在福利院的棄兒,他們這群年輕朋友也從沒聽說過路易斯有回華夏尋親的打算。

疑惑,好奇,幾人面面相覷,腦中的問號幾乎都要具象化。

年輕女孩落座時,青年不知道從哪裏掏出來一件外套,看著款式像男式的,略為寬大,他將外套抖了抖,然後披在了她的肩頭。

他們那一張長方桌可以坐下六個人,最後坐下的只有四個人。

兩端的單人椅上空落落,稍長端的椅可容納兩人。

路易斯身邊坐下了那個中年人。

青年身邊坐下了年輕女孩。

就是年輕女孩落座的那一刻。原本冰凍的氣氛,在這一刻融化,開始化為融融春·水湧動。

落座後,青年下意識地就把女孩的手握住了,他用長指輕輕摸索著她的手心,舉止親密,曖昧湧動;從他們的方位看去,可以看到青年原本不苟言笑的冷臉在碰到女孩時,變得溫軟而柔和。

那個年輕女孩臉上掛著淺淺的笑。她的手被握著的同時,不忘記看向對面兩人。

路易斯和中年人。

娜塔莉一直關注著那一桌的動靜。

在國外不少人對亞裔面孔的印象不算太好,居多是因為寒國人天生愛喊嚷,公開場合時亦放大聲音,視周圍他人於無物;早年間,寒國人故意冒名頂替華夏人,在外隨意吵嚷時,就稱呼自己為華夏人。一時間讓華夏人在外的名聲頗為難聽。

華夏人天生的審慎小心、斯文內雅,其實並不會讓他們在公開場合時如寒國人般不雅地吵嚷起來。

他們那一桌落座後,沒有大聲說話,說話的聲音總是低而緩和的。

中年人將幹凈的玻璃杯列位排著,提起餐廳準備好的溫熱茶水壺,周到地給桌上的小輩倒好茶水。

玻璃杯遞送時,路易斯與身邊中年人的手明顯地觸碰一下。

接杯的時刻有點久。

緊隨之,路易斯的肢體語言就變得比起前幾刻要輕松太多。

繃緊的背脊一下子松懈,原先與青年人相處時的不悅、不爽肢體語言,變得輕快起來,他開始放松自己,懶洋洋地把自己的背靠在椅上,開始喝茶水。

忽然,娜塔莉想起了一件事:華夏語很難學。

娜塔莉在中學裏也曾上過幾節華夏語課,聽了以後,就歇了繼續進修的心思——實在太難了,方塊字居然能有幾千上萬個,不像是英文只有二十六個字母組成。

她知道路易斯的華夏語學得很好,圈子裏也有青年棋手學習華夏語,在得知路易斯開始鉆研、學習華夏語後,還試著和他來了場華夏語比賽。

結果和在棋場上一樣,輸了個徹底。

該青年棋手發推特,感慨路易斯真的太有天賦,連華夏語都能在短短數月裏,學得超過他這個正經在孔子學院學了兩年的學生。

娜塔莉當時並不以為有什麽,後來她知道路易斯在華夏賽期時,是與人約會,便知道督促路易斯學習華夏語的動力來源於哪裏。

是他的“約會對象”。

娜塔莉試圖從桌上其他人中,分辨出究竟哪一個才會是路易斯的“約會對象”。

說實話,這真的有點難。

如果說是最早的那個青年,在他們落座後不久,娜塔莉就打消了這個想法。畢竟他們倆看起來氣氛並不融洽,甚至沒有搭理過彼此一句。

如果說是那個年輕女孩——她又覺得不應該,她和青年的親密程度,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來。

青年握著她的手,情侶之間的摩挲、親密。甚至在方才,青年還特意給年輕女孩搭上了外套,免得她受寒。怎麽看,他們倆都應該是情侶。

至於中年人,那更不應該了,他看起來就像是爸爸叔叔那一年齡段的長輩。半點沾不到“約會對象”的界限。

娜塔莉陷入了茫然之中。

她完完全全被眼前這一幕給搞糊塗了。

同行而來的友人們也是如她一般的想法。

“路易斯的‘約會對象’究竟是誰呢?”

妮娜喃喃地說出口,她與娜塔莉對視一眼,看出彼此眼中的困惑。

他們這一桌開始上菜,服務員將熱騰騰的菜品呈上,垂涎欲滴、香味撲鼻的食物氣味鉆進了他們的鼻腔。他們的肚子頓時咕咕叫了起來,安立奎已經開始動筷了,他邊動筷邊道:“娜特,你不覺得他們四人一桌的樣子,很像家庭嗎?”

A family.

也許是關系越遠越生疏的外人,才越能看懂、理清她無法看透的細節。

一語中的。

安立奎不是棋手圈的人,他從沒像娜塔莉、妮娜艾爾等人那樣與路易斯從小一塊下棋到大。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他的說法,幾近準確。

“你看,”安立奎看到桌上三人的目光朝他看來,便忍不住解釋自己的結論從何而來,他簡單地歸類了自己所見所得:“父親,女兒,女兒的……男友,還有路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