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他的阿黎大抵不知,他等……(第2/3頁)

“定國公是何為人王爺難道不知?”朱毓成搖了搖頭,道:“定國公從來不覬覦金鑾殿那龍座,王爺不願做周皇室的罪人,他同樣不願違背祖訓。至於微臣——”

朱毓成望著周元季,摘下頭頂的烏紗帽,淡淡笑道:“若王爺願意登基禪位,微臣亦願意摘下這頂烏紗帽,自此離開朝堂。微臣從來不圖從龍之功,只圖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

周元季不語。

他雖從不理政事,只愛遊山玩水、吟詩作畫。但朱毓成的人品,他是信的。

方才的話不過是急怒攻心之下口不擇言,他並不是真的想要朱毓成罷官。

周元季從鼻子裏“哼”了聲,正要開口,書房的門忽然被人從外“嘭”一聲推開。

門外,明惠郡主提著裙擺匆匆入內,紅著眼眶道:“父王,您若是不答應,小姑姑會死的!您就答應了吧!您要真怕被人罵,女兒陪您多畫幾幅流芳百世的畫便是!”

周元季一怔。

瞧瞧這是什麽話?簡直是叫他又好氣又好笑。

可對上明惠郡主那雙淚眼模糊的眼,他到底是說不出訓斥的話。

罷了,時也命也。

周元季長嘆一聲:“就你如今的畫技也好意思說流芳百世?”

他搖搖頭,疲憊地笑一聲,對朱毓成道:“朱大人既然來此,想來已是做好周全的準備。說罷,要本王如何配合?”

-

若說惠陽長公主狀告天子周元庚是一把火,那後面陸陸續續上前敲響登聞鼓的人,便是扔進火裏的薪柴。

這把大火終於燒向了周元庚。

“這狗皇帝還是康王時,便擄走了數十名少女!真真是人面獸心!”

“淩賊午門抄斬之時,曾大喊有人比他更加罪大惡極更該死,說的怕不就是皇帝罷?”

“原來霍大人竟然是衛太傅的孫兒!難怪年紀輕輕便能連中六元!那樣好的一個家族,可惜啊!”

“聽說長公主敲登聞鼓之時,那鼓聲竟然傳到了大相國寺!大相國寺的高僧說了,那則箴言裏說的西北,就是肅州!”

短短兩日,天子失德,致使天災不斷的傳言在整個大周傳得沸沸揚揚。

夾雜在這裏頭的,還有真命天子就是定國公薛晉的傳言。

有人信誓旦旦道,唯有定國公登基為帝,方能終止這場白災之禍。

成泰七年,二月十六日。

首輔朱毓成率領百官摘烏紗,跪於金鑾殿外,請求天子周元庚退位。

皇宮之外,同樣有無數百姓跪於午門外廣場,高呼天子退位。

若是細看,便能發現這裏頭半數百姓來自臨安與曲梁二城。

“那邊那位須發俱白的老者,便是臨安城譚家村的保長譚世春。去歲上元,譚家村數千人之命皆是主子救的。”何舟指著坐在人群前方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叟,低聲同姜黎道。

“還有那頭穿著黑色短打的青年,那是曲梁城縣衙的一名衙役。他今兒帶著不少曲梁城的百姓,千裏迢迢為主子鳴冤來了!”

“還有這邊——”

“我知道,這邊的都是因著霍玨《奏白災合議六事》而得到妥善安置的流民。他們今兒連幹糧都不去領,一大早便來了午門。”姜黎噙著淚笑道。

話音剛落,她便擡手擦了擦眼角的淚。

本不該哭的,可她忍不住,當真是忍不住!

這些百姓啊,全是霍玨救過的人。

今兒的天比任何時候都要冷,但這些人冒著風雪投桃報李來了!

她的衛小將軍多苦啊,可如今他再也不孤單了。

有無數人站在他身後,有無數人做他的後盾,有無數人敢直面天威,為他討一個公道!

簌簌風雪墜落在她的衣襟,姜黎想起離開青雲山那日,殷道長同她慈愛道:

“你可知他今日之果,皆是你昨日之因。阿黎,去罷!帶著那小子,去盛京結下越來越多的善因!”

彼時姜黎尚且不懂何謂昨日因,今日果。

可如今她懂了。

眼前的這些百姓,便是霍玨昨日結下的善因。

是以今日,他們來了!

隔著一堵宮墻,墻內百官高呼“恭請皇上退位”,墻外百姓怒斥“天子失道,德不配位”。

後來史官將這一日記載為“白災之變”。

這一日,皇帝失德,天譴於上,人怨於下。

這一日,大周朝百官萬民齊心跪於皇宮內外,請求皇帝退位,謝罪於天下。

這一日,成泰帝周元庚退位,自囚於皇陵,終生不得出,誠王周元季繼位。

周元季繼位不過十日,便下罪己詔,自稱無治國安邦之才。

願順應天意,禪位於定國公薛晉。至此,大周國祚一百九十六年。

-

四月初一,定國公薛晉正式登基為帝,改國號為雍,建年號為肅和。

肅和元年四月初二,肅和帝登基大典後的第二日,連綿了半年之久的風雪終於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