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愁恨又依然(完)正文完結……(第4/6頁)

在夏末之時,即將入秋之際,天子病情惡化,尚藥局束手無策,連用幾劑猛藥後都無法讓天子好轉,最終於白露這日,天子崩於金鑾禦院。

崩逝前立下遺詔,命三皇子秦昭繼位,同時欽定先皇後外祖父鎮軍大將軍為三師之一太傅,負責教導天子,直至對方及冠後親政。

另設四名顧命大臣,輔佐年幼的天子。

而三皇子飲食起居上,暫由昭武王妃代為撫養,直至三皇子及冠,抑或三皇子日後自己撤換掉對方。

此詔一出,朝野四驚。

其他都不重要,最令朝臣驚愕的,竟是天子遺詔之中,竟會讓一個外命婦繼續養育三皇子……也就是日後的大恒之主。

這在大恒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因而大行皇帝喪禮之時便有朝臣提出三皇子由昭武王妃撫養不合規矩,可這話卻沒能得到多數人的贊同。

概因先帝遺詔之中言明了由昭武王妃撫養三皇子,這是不可能改的。

而最重要的是,在大行皇帝喪禮之上,三皇子即位於靈柩前,是昭武王妃帶著對方的。

但凡在現場的朝臣都看出來了,三皇子對對方的依賴之情,顯然想指著讓三皇子自己更換掉撫育之人是不可能的了。

朝臣們便只能想著待人日後三皇子再長大些,會意識到此事的不妥。

因此慢慢地也就無人再提出反對了。

三皇子便這樣順利繼位,而身為外命婦的昭武王妃也沒出宮,反而一直留在了宮內,照顧這新帝的飲食起居。

次年元正,新帝在太傅和昭武王妃的帶領下登丹鳳門改元換號,定年號為武安。

大恒便這樣,迎來了自己新的君主。

.

武定三年。

如今的天子秦昭七歲繼位,至今也有三年。

這三年內,身為太傅的鎮軍大將軍十分盡心地教導他,而旁的顧命大臣也是盡職盡責,倒讓秦昭進步極快。

只是他終歸還是個孩子,即便過去了三年,他也還只有十歲,稚氣尚重。

而比起嚴厲的太傅和顧命大臣,秦昭便更喜歡每日都溫柔待他的孟霜晚。

當初他繼位後,曾問過太傅,作為他的娘娘,孟霜晚是怎樣的身份。

在得到答案後,秦昭便打算封孟霜晚為太後,因為在他看來,對方就是先皇後。

可此舉卻引起了朝野一片反對。

理由都是昭武王妃乃外命婦。

秦昭不懂這些彎彎繞繞,便覺得是朝臣們故意為難他,小小的團子在臨朝聽政時便十分明顯地展現出自己的不高興。

可下了朝後,孟霜晚知道了這事,便親自去找他。

也不知跟他說了什麽,最終秦昭便打消了封孟霜晚為太後的念頭。

就連想讓她去長寧殿,也被她拒絕了。

理由是明義殿住著挺好的。

秦昭年紀還小,聽得她這麽說自然也就不再糾結了。

可也正是因著還是孩子,因而心思要比旁人敏感不少。

繼位後的第三年,秦昭愈發感覺到自家娘娘似乎情緒越來越消沉。

有時還總喜歡看著窗外發呆,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於是他便問對方,得到的答案都是沒什麽。

這讓秦昭不解。

因為他明明能看出來對方心底似乎有什麽心事,可卻好像不願告訴他。

就在他想著要如何從孟霜晚身邊的人那裏問出個所以然來時,對方卻忽然主動找到了他。

孟霜晚告訴他,自己要出宮一趟,當秦昭問她要去哪裏時,她卻只是說想去京城之外轉轉。

並未言及會去哪裏。

秦昭素來聽她的,因而也就沒多問,只是問了她何時走,要帶多少人。

孟霜晚邊說過幾日,她帶上若月便是,不再帶旁人。

聽得這話,秦昭便有些猶豫。

他說想要若月留下來。

孟霜晚便問為什麽。

“娘娘你走了,若月姑姑也走了,那朕在宮中豈不是就孤身一人了?”

許是因著他養在木昭容那兒時,若月時常都去看他,因而秦昭也格外親近若月,因此在聽了孟霜晚要帶若月一起出宮時,便說希望她能讓若月留下來。

“反正娘娘你也只是出宮一段時日,若月姑姑留在宮中,也正好能代替你照顧朕。”

孟霜晚聽後想了想,覺得是這個道理。

她原本也只是因著這些日子頻繁想起阿曄,所以才想回去看看的。

若月跟著她去,確實也不方便,倒不若留在宮中,橫豎如今在這深宮之中,已經無人能夠再威脅到若月了。

於是她便答應了下來。

同時堅定地拒絕了秦昭一定要給她派金吾衛的要求。

“我是出宮,不是出巡,何必要這樣多人跟著?”

“可朕擔心娘娘你的安危!”

秦昭說什麽也不願讓步。

於是最後兩人各退一步,秦昭派了四名金吾衛喬裝跟著孟霜晚出宮,孟霜晚則不能再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