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八)……(第4/5頁)

旁人見狀也跟著附和。

那原先就跟著魏王的副將和謀士自然是真心實意地誇贊,但跟著名威將軍後來的左將軍和另外的副將心中如何想的便不知了。

畢竟之後的這些人並沒有跟魏王一道拼殺過,眼下僅憑著已經結束的戰役,名威將軍便評價如此之高,實在叫人難以信服。

誰知道那計謀究竟是不是王爺自己想的,又或者其實並沒有他說的這麽驚險,不過是為了搏軍功才如此說的罷了。

畢竟戰場只之上,軍功最重要。

他們這些人誰不是為了立功來的?

原本有個魏王便已經讓他們心中不樂意了,畢竟若論爵位,就連身為主帥的名威將軍都比不上他,若打完回了京城,魏王將一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那他們這些人豈非白為他們做嫁衣?

因此之後跟著名威將軍來的這些人,自然不怎麽信服魏王,只是礙著對方身份,面上還得恭維著。

這些人的想法魏王倒也不知。

就算他知道了,也不會放在心上。

這麽些年,他從來不在乎旁人如何看他的。

只是在聽見名威將軍誇他時,覺得不太合適,便開口道:“將軍謬贊了,這庫高第二回 突襲被俘虜並非本王的計謀。”

名威將軍聽後便有些好奇:“不是王爺您?那是誰有如此妙計?”

說著看向下方先前被派來的副將和幾個謀士,結果幾人都面面相覷,躲開了他的眼神。

畢竟他們都知道,這功勞根本不在於自己,他們先前還曾極度反對魏王認為庫高會二次突襲的看法,若非魏王後來順著他們的意思,重新做了部署,眼下只怕他們早成了庫高的俘虜了。

魏王這時才道:“本王運氣甚好,偶然得一天才謀士,佯攻庫高,伏擊於營外便是她提出的。”

“哦?”名威將軍忙問了句,“如此人才,王爺從何認識的,可否替臣引見引見?”

顯然,他也覺得那人的計謀十分精妙,很想一見。

可魏王卻沒答應下來。

“那謀士性子有些古怪,不願輕易見人,還請將軍見諒。”

名威將軍聽後也沒說什麽,只問了魏王那人是否在營中,在得到確切回答後才笑著道:“在營中便好,如此,王爺日後帶兵,想來是如虎添翼了。”

魏王便也笑著說“自然”。

兩人就這樣旁若無人地交談著,是不是分析一番庫高之後會有的進攻方式。

而那些原本就不信服魏王的人,在聽見計謀果真不是他所想的後,自然對他更不信任。

但不管怎樣,仗還是要繼續。

在主力到了軍營的二十余日後,名威將軍最終決定主動出擊。

眼下大恒兵力二十萬,早已不是先前那個以少擋多的樣子了。

庫高先前又曾兩次敗於大恒,此時出擊最是合適。

於是名威將軍決定,自己親自帶兵八萬於正面進攻,魏王和左將軍各帶三萬人馬於側翼包抄,先拿下庫高前敵指揮所再說。

戰術制定完成後,便只需要再去落實。

阿月這些日子一直待在自己帳中,極少出去,在知道魏王要帶兵進攻後,她沒有說什麽,只是在對方即將出征前,提醒了對方一句。

“庫高這些日子一直龜縮不出,也無出擊之意,想來應是在謀劃什麽,王爺切記多注意,提高警惕。”

魏王聽後便認真點頭,說自己會的。

阿月便又說了句。

“名威將軍率軍正面進攻,只怕不會順利,若是可以,王爺記得提醒將軍莫要冒進。”

雖然不知道阿月為何會這樣說,但魏王還是應了下來,說自己會找機會告訴對方。

可誰也沒想到,開戰之後,由於進展順利,名威將軍所率的八萬士兵過於興奮,竟直接跑出很遠,導致魏王完全沒機會提醒對方,而名威將軍半途發現不對想退時,卻已經來不及。

魏王和左將軍從兩側包抄不僅沒能拿下敵軍指揮所,反而差點被早已準備好的敵軍擒獲,若非魏王記著阿月的話早有準備,他也會和名威將軍一樣,中了敵軍陷阱,命喪沙場。

好容易回到營地之後,魏王從那些堪堪逃出的士兵口中得知,原來庫高這些日子之所以沒有動作,是在自己陣地前挖掘了許多陷阱,且在大恒士兵進攻時一路敗退,引眾人入內。而名威將軍半途時發現不對,想要收兵,結果收兵不利,於敵軍包圍圈和陷阱之中被射殺,當場殞命。

而他帶去的八萬大恒士兵,幾乎全軍覆沒,回來的不過寥寥數千人,不到一萬。

若非魏王提前知會左將軍多留意,只怕左將軍也會和名威將軍一樣下場。

可即便如此,也還是折損了一萬多士兵。

眼下大恒剩下的不到六萬人。

而庫高則三十余萬士兵在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