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兩書生(第2/3頁)

“胡鬧。”孟九低叱一聲,道:“我自會想辦法救他,只是有件事你須實話與我說。”

“軍師但問便是。”

“我聽說你被王笑捉過,他又把你放了?”

“是……”

過了一會,孟九沉吟著,低聲喃喃道:“或許,有個一舉三得的機會……”

……

德州城外楚軍大營。

三天不見陽光,終於走出牢房,李柏帛眯了眯眼,有些適應不了眼前的光亮。

片刻之後,他再睜眼看去,只見帳營上原本的瑞旗已成變成了楚旗,有紅襟黑甲的楚軍列隊從校場走過,排得整整齊齊,更遠的地方,有人正在叮叮當當加固著營防,一切井然有序。

自己被押在牢裏的這段時間內,勝負已分,大營易主。

想到這裏,李柏帛微微苦笑。

他身上的繩子被解下來,眼前是個書生,三十歲左右模樣,溫文爾雅。

“王珍王正禮?”

“久仰元瑜兄大名了。”王珍微微笑了笑,“今日方才得空來見,恕罪。”

他送了第一撥百姓到平原縣,馬不停蹄地又趕回來接第二撥人,得知王笑還把人家李柏帛關著,便在出發前來見一面。

彼此雖不相識,但王珍覺得自己曾經的一念之間……或許會和李柏帛走上同一條路。

“客氣了,李某不過是被俘虜的手下敗將。”

李柏帛說著,目光再次向遠處望去,遠遠的大校場上,大概有兩萬余人站著似在列隊,歪歪扭扭的,看起來像是在練新軍。

三天時間,對方修整營寨、編練新軍,或許還做了更多別的事,確實是很忙。

王珍也不拘著他這樣到處看,擡了擡手做了個請的姿勢,道:“舍弟還在城外,請元瑜一晤。”

他的馬車在去平原縣的路上給了別的難民,此時只有一輛驢車。

老驢鼻子打了個響,緩緩向德州城行去。車上王珍與李柏帛並坐,看著不像是押解戰俘,倒像是兩個好友同車而行。

“秦山海治軍之能,高吳閻王遠矣。”出了大營時李柏帛回望一眼,如此評價道。

王珍道:“秦帥護國老將,非是打家劫舍的流寇能比的。”

李柏帛點點頭,嘆道:“可惜護國老將護不了國,亂世兇年民不聊生,自有草莽並起。若我大瑞天子能得王兄與秦將軍這樣的英才輔佐,必能早平天下、撥亂濟危。”

王珍笑了笑,道:“今日來見李兄,我並非是想爭個對錯。亂世兇年也並非一天兩天了,許多人想要撥亂濟危,各有各的看法,也各有各的主張。爭是爭不出什麽來的,不如且行且看,路嘛,總是摸索出來的。”

“哈。”李柏帛輕笑一聲。

“今日卻是為了一樁私事想問問李兄。”王珍倒也沉得住氣,此時才開口道:“舍弟王珰在瑞皇那裏,可還無恙?”

“王兄既敢讓他出使,想是算到了七殿下不會讓陛下殺他。”李柏帛道,末了又道:“對了,他不是讀書的料。”

兩人對視一眼,王珍拱拱手:“多謝。”

李柏帛轉頭又向路旁望去。

北邊在挖濠溝、布拒鹿、建瞭望塔,那些戰俘們頗為賣力,每隔一段距離支著大鍋熬著粥,隱隱有肉香飄來。

這些都是小手段,難得卻是將這些小手段使出來,卻不至於亂套。

李柏帛想了想,自問也能做到這種程度……不對,做不到。還需要有足夠的威信讓所有人聽令。在吳閻王軍中若想讓人如此有規劃、有效率的,不可能。

更遠點,隱隱能看到一條黑線,想必是唐節大軍下寨之處。德州城不好攻,唐節也不敢草率進軍了。

李柏帛又轉頭向南面看去,有人在修路、伐木、采石……板車來來回回很是熱鬧,更遠處一片山坡上竟還有人在翻地,似乎打算種菜。

這可還是在打仗呢。

王珍順著李柏帛的目光看去,山坡上農人的身影忙忙碌碌。

“種些蘿蔔,眼下就要入冬了,只能種些類似這樣的菜。此物種下去,四季不同名,春曰破地錐,夏曰夏生,秋曰蘿蔔,冬曰土酥。正是‘金城土酥凈如練’,熟皆可食,腌藏臘豉,以助時饌,兇年亦可濟饑。”

文人種地,一副紙上談兵的樣子。

李柏帛想到自己在陜西開荒時又何嘗不是如此,搖頭輕笑,又道:“兵危戰兇之際種這些菜……王兄覺得德州城能守得住?”

“與能不能守住無關。”王珍指了指山坡上那些人,道:“打起戰,大家逃來逃去,我從京城逃到德州,憑著漕倉的兌運糧暫時還能吃飽,但能吃到什麽時候呢?幾十年前,每年的兌運糧有四百五十萬石。如今只有一百萬石,這本是供給整個北方,軍需、賑災、平抑糧價……如今被我們吃了,打敗了吳閻王,很威風。但接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