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開戰之前——羅馬-克裏斯蒂娜

小德蘭修女,原先的瑞典女王,克裏斯蒂娜女士,幾乎已經快要被人遺忘的人,又一次出現在了法國。

她離開法國的時候,凡爾賽尚未完工,她居住在盧浮宮,後來是楓丹白露,即便如此,巴黎的繁榮依然讓她深深地嘆息……因為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與之相比簡直就是一座色彩暗淡的普通村鎮。如今,她站在凡爾賽裏,湧上心頭的更不知道該說是憤怒,還是慶幸,又或是一點無從查找來由的喜悅。

她的國家與人民拋棄了她,但她必須承認,他們做得對,那位大公主只要能夠為瑞典帶去法國的十分之一,她就不愧為瑞典王後,也不算辜負了卡爾十一世對她的深情款款——她是知道卡爾十一世為王後在“王後島”上建造了一座專屬於她的王宮的。

路易十四也在看著這位曾經的女王,現在的修女。

他第一次見到克裏斯蒂娜的時候,她退下王座不久,驕傲而狂妄,甚至在他的一再提醒下,依然堅持在楓丹白露宮處死了出賣她的侍從。

楓丹白露是法國國王的領地,城堡,也就是說,從克裏斯蒂娜開始,所有人都是被他盛情款待的客人,就算克裏斯蒂娜要懲戒叛逆,也應該在回到瑞典後,而不是不顧法國國王的顏面,殺死他的客人之一,這是對國王與“賓客法”的挑釁。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路易十四徹底抽回了對克裏斯蒂娜的支持——身為女性與對天主教的傾向,原本就是這位年輕女王的兩大弱點,讓她在很多方面處於劣勢,不過這種情況也有利於法國設法收攏瑞典,所以說,路易十四原本是想要與她結盟的,但短短幾天,所有人都看到了,這位女士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說,無法看懂局勢,認為自己無需控制——她不適合成為一個統治者。

路易十四立即與克裏斯蒂娜的表嫂,也就是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的母親達成了協議,對瑞典王太後來說,克裏斯蒂娜女士一直是她與孩子的心頭大患——誰都知道,她的丈夫是卡爾九世的外孫,克裏斯蒂娜才是卡爾九世的孫子,更別提他們是在三十年戰爭的時候才從德國回到瑞典的,被瑞典人視作外國人也不奇怪。

卡爾十世即位後又經常在外面打仗,並不常在斯德哥爾摩,瑞典人對他十分陌生,他去見上帝的時候,卡爾十一世也只有五歲,那時候已經有人叫出,應該讓退位的女王重新回到瑞典,而克裏斯蒂娜也說出類似於如果卡爾十一世不能做一個合格的國王,她要重回王座的話來,並且付諸於實行——開始周遊各國尋求支持。

法國國王不在這時候落井下石,已經足夠卡爾十一世與其母親感念的了。這也是為什麽,在大公主開始議婚的時候,瑞典拿出的誠意是最足的。

但對克裏斯蒂娜來說,這就是不折不扣的背叛與欺騙了。

更別說,這裏卡爾十一世與大公主伊麗莎白的婚事一定,這邊路易十四就讓米萊狄夫人為被軟禁在羅馬的克裏斯蒂娜女士送去了修女的頭巾。

長達十多年的囚禁生活讓克裏斯蒂娜完全失去了原先的顏色,就像是被歲月灼烤過的玫瑰花,憔悴,單薄,空洞,只有那雙眼睛還殘留著一點屬於女王的光芒,哦,對了,還有一刀刺穿了“意外訪客”的膽魄與身手。

被很多人遺忘了的克裏斯蒂娜女士又被一些人想了起來,畢竟法國國王的弱點實在不多,在大戰將臨的時候,讓瑞典陷入內亂顯然也是一個好主意,針對原先的西班牙王後安東尼婭的刺殺,不過是他們放出的煙幕彈,在法國國王在羅馬的人手正在忙於保護這位前王後的時候,他們就去找了瑞典的前女王。

他們說的很動聽,聽起來也很有實行的余地,作為在位的統治者,總會被一部分人厭惡與不滿,也有些人會有意乘著暴亂與政變謀取攀升的機會,克裏斯蒂娜在位的時候,雖然有不少反對者,但也有很多支持者,尤其是那些被她拔擢到貴族階層的平民,“他們時刻記得您。”那些人這樣說,竭力勸說克裏斯蒂娜和他們回去瑞典,他們甚至說,只要克裏斯蒂娜願意,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將會是她的庇護人。

克裏斯蒂娜倒記得這位皇帝陛下,當初卡爾十世才是他的被庇護人,畢竟卡爾十世的父親是普法爾茨-茨魏布呂肯公爵的子嗣。

她假意順從,在對方疏於防備的時候,給了身邊的人——也是他們之中發號施令的人一刀——她很清楚,在一群人中,身份最尊貴的人突然倒下,生死不明,其他人一定會先想著救護他而不是抓捕逃走的人,至少也會混亂一陣子。她猜得不錯,她和那個人並肩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從修女的長袍下拔出的刀子刺入了頭目的腰側——克裏斯蒂娜雖然沒有上過戰場,她的父親卻是把她當做一個兒子教導的,她知道腰側是一個相當致命的地方——沒有骨頭的妨礙,肌肉單薄,刺傷後引起的劇痛會讓人叫都叫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