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貪婪

勒伊特將軍的死亡,甚至比約翰·德·維特首相兄弟的悲慘下場,與現在依然生死不明的奧蘭治後裔,威廉三世更令荷蘭人不可思議,他們甚至不敢相信,認為這是法國人與英國人傳出的謠言,只是不久之後,海上聯軍的艦船拖回了桅杆折斷,風帆焚毀的“七省號”,也就是勒伊特將軍的旗艦,這艘艦船陪伴了勒伊特將軍十多年的時光,見證了他帶給荷蘭的無數勝利,但就在這場決定了荷蘭命運的海戰後,它所承擔的是將主人的遺體運送回荷蘭的任務。

這位將軍是被炮彈擊中艙室後,飛濺開的墻板殘片擊中了要害而死的,他的死亡到來的相當快速,只容許他留下寥寥幾個字的遺言,“荷蘭!荷蘭!”他這麽叫嚷了兩句都徹底地沒了氣息——他的死亡就像是一股強風,驅散了每個荷蘭人的勇氣,勒伊特的死亡,不但是荷蘭艦隊與聯軍艦隊之間戰爭的終結,也是法國對荷蘭戰爭的終結。

死去的勒伊特大概沒想到,他的死亡依然是出自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們的出賣,不,這並非他們的原意,只是在他們覲見法國國王的時候,明明荷蘭的局勢已經是一片糜爛,那些荷蘭商人依然洋洋自得,並不擔憂他們在阿姆斯特丹的資產受到損失,若是一般人,也許就這麽輕輕放過了,畢竟在這個時代,商人們身份低微,但路易十四從來就心思縝密——他讓自己的密探去探查了阿姆斯特丹議員的行動,結果就發現他們正在往自己的船只上不為人所知地轉移政府資產,或者說,不僅僅是政府資產,還有那些需要上百年或是更久才能積累起來的信譽換來的真金白銀。

議員們做出這樣的決定,仔細想來倒不怎麽令人意外,對他們來說,一旦阿姆斯特丹被法國人侵入,抑是成為大海的附庸,這些貴金屬繼續留在阿姆斯特丹,假以時日,也許會成為敵人的戰利品,倒不如他們現在就把它們全都帶走,這樣新的荷蘭政府,依然可以在另一個大陸上獲得別國的承認和支持,畢竟他們掌握著大量的債券與資本。

路易當然不會容許就這麽功虧一簣,而且他馬上想到,即便勒伊特是個不世出的將領,能夠窺破這個陷阱,但他仍然不得不踏進去,除非他願意看到荷蘭從自己的手中覆滅,他無法冷酷到這個地步,他在死亡的最後一刻,還在擔憂自己的國家——也有可能,這兩聲呼喊,是他對荷蘭最後的哀悼,因為他很清楚,他的死亡,會導致艦隊的覆滅,艦隊的覆滅又必然會令得“海上馬車夫”的最後一線希望被扼殺,荷蘭不會再回來了。

而路易十四終於獲得了對荷蘭的大勝。

……

這樣的勝利也同時讓法國的敵人們又是驚惶,又是憤怒,尤其是利奧波德一世,他因為年輕莽撞而犯下了一個錯誤,為了彌補這個錯誤,他不得不保持沉默,但這是他的第二個錯誤,在路易十四奪取了佛蘭德爾之後,他沒有停下腳步,他的佩劍毫不猶豫地指向了荷蘭,利奧波德一世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竟然會如此愚蠢,他顧不得留在托斯卡納大公手裏的那封秘密盟約,聯合了要麽如丹麥這樣唇亡齒寒,要麽如勃蘭登堡這樣利益攸關的國家以及公國,意欲以此來威脅路易十四。同時還不斷地派出使臣遊說法國宮廷與朝堂上的重要人物,試圖讓他們勸說路易十四放棄對荷蘭的野望,至少不要那麽緊迫——這種聲音在路易耳邊並不罕見,王太後,蒙龐西埃女公爵都曾經滿懷憂慮地寫來了信,詢問戰況,而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沙龍宴會上,也時常出現反對開戰的聲音。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除科隆大主教之外的其他諸侯,還有丹麥,瑞士等更是無不陳兵邊界,做出隨時開戰的姿態——還有佛蘭德爾地區零星但持續的暴亂,以及被占領的荷蘭城市中的暗流湧動,也不乏這位年輕皇帝的手筆。

可以說,在這場戰役中,只要路易略有遲疑,失敗的就是他了,一旦失敗,他的下場也許並不比威廉三世好到什麽地方去,國王與國家的名譽會跌落塵埃,曾經的盟友會立刻翻臉無情,旁的國家也不免趁火打劫,之前的勝利不過是為別人做了嫁衣,沉重的債務則會摧毀所有的法國人——失去了權威的國王是沒有資格對政務繼續指手畫腳的,而法國的貴族和官員們一定會為了償還債務而將重新啟用“包稅制度。”而包稅制度正是百年後誘發了法國大革命的惡政之一。

簡單點來說吧,包稅制度的原意是國王將征收稅賦的權利交付給他信任的人,這些人會按照約定為國庫送入豐厚的稅金,看到這裏,人們也許會說,那麽這個官職又有什麽好處呢,好處就是他們能夠“酌情”調整稅賦的高低,可想而知,最後需要交納稅金的平民要交上兩倍或是三倍的稅款,才能滿足那些官員的胃口——而那些商人之所以會那麽痛快地大筆大筆地向國王或是公爵借貸,也正是窺準了這點,一旦國王和公爵無力償還債務,他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他們用包稅官員的職位來沖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