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孤單的瑪利

在三十年戰爭中,法國在科爾比吃了敗仗,但在羅克魯瓦、阿拉斯、蘭斯和佩皮尼昂取得了勝利,可惜是連年內亂,這樣的勝局又化作了泡影,而馬紮然主教之所以一直不願意放棄國王討厭的叛逆克倫威爾,就是因為他有意將英國拉向法國,但路易從未看好過克倫威爾,畢竟在此時的人們心中,君權神授天經地義,而且克倫威爾壞在沒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而現在的英格蘭與愛爾蘭,幾乎全憑著他的威嚴與以往的功績來維持一種奇異的平衡,一旦他被質疑,被彈劾或是遭到刺殺,又或是死了,英國在一夜之間就會天翻地覆。

但馬紮然主教是不會采信這些想法的,這點路易覺得自己能夠理解,他接觸政事只有寥寥幾年,而且在一些事情上,他也可以說是相當的感情用事。

當然,西班牙的使臣們也不單單是為了瑞典的前女王而來的,他們同樣是在向法國施加壓力與探聽機密,具體就在針對英國的護國公這一方。西班牙的首相正在與克倫威爾接觸,想要從這位護國公的手裏謀取最大的利益,為此他們不惜向克倫威爾承諾願意幫助他占領加來——加來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城市,位於法國與英國中間,堪稱通往巴黎的大門,西班牙人的用意不言而喻;而馬紮然主教的解決方式是將敦刻爾克擺在克倫威爾面前,現在敦刻爾克屬於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說起來這座城市也真是命運多舛,它原先是佛蘭德伯國的一部分,後來作為陪嫁歸屬於勃艮第公爵,勃艮第最後一位公爵的女兒又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等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再一次分割自己的領地,它又落在了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手中——但對於克倫威爾來說,敦刻爾克無疑是連通英國與佛蘭德斯的一座橋梁。

簡單而又直白地說吧,就是西班牙人在唆使英國人去打法國,而法國人也在攛掇英國人去打西班牙,克倫威爾或許察覺了或是沒有,但他確實沉浸在了被兩個強大的國家爭先恐後的諂媚的愉快心情中——就像是被兩個強壯的騎士爭奪的“名姝”,安茹公爵菲利普這樣刻薄地評價到,路易因此放聲大笑,不過就算是主教先生也必須承認他說的對。

雖然路易一直不做任何表態,但也許是因為馬紮然主教投出的餌料確實誘人,克倫威爾最終還是傾向於法國,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有心從西班牙這裏奪取墨西哥,卻被西班牙拒絕的緣故,不過他的威廉·賓和羅伯特·維納布爾斯將軍還是從西班牙這裏奪來了牙買加島(聖地亞哥)——這個島嶼十分重要,英國人可以借此進一步拓展對新世界的航線——所以西班牙就此與克倫威爾陷入了僵局。

但要讓路易來說,面對這麽一個狂妄的人,最可惡的是他確實有狂妄的資本——並不令人愉快,克倫威爾在對國王的信件中,稱他為我的兄弟,他的秘書搶先在條約上簽字,國王的全權大使只得在後面落款,如果說這樣還不夠過分,那麽他還赫然以一個長者與指導者的身份,勒令路易與查理二世切斷關系,甚至驅逐他們,那就太過分了。

只是這些對於國家大事乃至整個世界來說,又算不得什麽了,西班牙人們無法得克倫威爾的支持,就命令孔代親王率軍向加來發起進攻,蒂雷納子爵與孔代親王在一個叫做阿拉斯的地方交戰,蒂雷納獲得了勝利,主教先生就和路易一起到阿拉斯去——他的目的讓路易簡直不知道應該笑一場還是應該哭一場,因為主教先生竟然想將這頂榮譽的桂冠戴在國王頭上,天殺的,孔代親王狼狽撤退的時候,他們還在距離阿拉斯幾千尺之外的地方呢。

倒是馬紮然主教,還有蒂雷納子爵毫不在意,前者是因為從不將國王之外的人放在心上,後者是因為感激國王給予了他完全的信任和愛護,所以也不介意讓國王充當名譽首領——好吧,如果只是名譽首領,路易接下了蒂雷納子爵的好意,但面對民眾,蒂雷納子爵的功勞還是沒有被抹殺,這是路易最後的一點堅持。

他們沒注意到的是,正在蒂雷納子爵麾下效力的塞巴斯蒂安·沃邦,似乎發現了什麽,又懂得了什麽。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

國王與主教在阿拉斯,巴黎的盧浮宮裏就只有王太後安妮,以及我們所熟悉的那些人。

沒有國王的宮廷一片死寂,因為之前的事情,前瑞典女王,克裏斯蒂娜夫人留在了楓丹白露,深居簡出;因為克倫威爾的書信最終還是外泄,所以英格蘭的王太後瑪麗與亨利埃塔公主也不再輕易出現在眾人面前;倒是蒙龐西埃女公爵與她的幾個女伴,經常出現在王太後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