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事實證明,林暖想多了。

哭是不可能哭的,最多也就是眼睛有些發脹而已。蘇涼躺在自己的房間裏,默不作聲地將那個連載的故事刷了一遍又一遍,在刷到第四遍時,她差不多已經冷靜下來了。

……當然,這只是相對於她之前眼睛發脹的狀態而言。

大腦逐漸冷靜,思考能力也在慢慢回歸。最初的沖擊和驚喜退去,蘇涼再次掃起眼前的這個故事,目光裏更多了幾分探究。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發布這個故事的人,絕對是個對古詩文有相當了解的人,而且和她接受的應該是相似的教育。不光是因為他在書裏寫出了“青蓮居士”四個字,更因為他在提到李白時,大剌剌地放上了一句蘇涼極為眼熟的話——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當然沒有直接當文抄公,而是標明了引用,如此高調,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穿的。

至於他所寫的這個故事本身,雖說打著“探詢古詩文起源”的名號,但蘇涼覺得,這更像是一個古詩文的相關故事匯總與名人集錦。

他在這個故事裏,化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虛構出一個叫做桃花詩源的靈境。這個地方位於一個名為華夏的神秘之地,靈境之中並存著多個朝代,而各個朝代之中,又同時存在著多個“時期”……簡而言之,就是他將原本縱向延伸的歷史時間軸,給橫放過來了。

比如唐朝和宋朝,在他這個故事裏,成了並存的兩個“大區”——當然並不相鄰,中間還隔著個五代十國。而唐區之中,又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相鄰的區域。初唐四傑、盛唐詩仙、中唐元白、晚唐小李杜,全都被拉到了同一個時間線中,只是住在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間還能互相串門,若是再跑得遠一些,甚至能跑去隔壁又隔壁的“宋區”,和蘇軾喝酒,與易安泛舟。

而作者的主線,就是以第一主角的視角,在各個朝代區域之間輾轉,去尋訪詩仙李白的蹤跡。在這個過程中,他與一個個文人墨客萍水相逢,推心置腹,聆聽他們的故事,收集他們的著作,有時或許還會當場見證一首名作的誕生。

……起碼就蘇涼看到的這部分內容來說,故事的走向大致是這樣沒錯。

這或許也正是這個故事,敢以“古詩文起源”為噱頭的原因。

這種類型的背景設定,蘇涼倒是不怎麽陌生。她在藍星時玩過一些以歷史人物為主要元素的手遊,很多都是這種套路。虛構一個世界,把各個時代的人都放一起之類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反而更讓她相信,這作者是個同樣來自藍星的老鄉。

她比較在意的是,為什麽要使用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背景設定?

將所有的歷史朝代都擺在一處,看似熱熱鬧鬧,花團錦簇,但實際的寫作難度,遠比沿著一條歷史時間軸書寫要來得麻煩。

這種寫法會產生天然的時間沖突,有些歷史事件也更難解釋清楚,盡管從對方的行文來看,他已經有意識地在簡化一些復雜的歷史變化,並弱化那種自帶的時空矛盾,但蘇涼覺得,隨著故事的推進,這種天然沖突,只會越來越掩蓋不住。

此外,還有一個令她分外在意的問題——她這個老鄉,究竟是出於什麽目的,寫下這篇東西的?

這篇故事是發表在言靈直播戰相關論壇裏的,從這點來看,蘇涼覺得這個故事是寫給自己看的可能性很大。可再深層的原因呢?

論壇是匿名的,以對用戶信息的絕對保護著稱;她哪怕親眼看到了這篇故事,也沒法追蹤到那個作者的個人賬號。

蘇涼倒是也想過直接去論壇裏認親,但她很懷疑對方根本不會回應——既然他選擇了這種毫無痕跡的發布方式,那說明他很可能不想和自己產生瓜葛。

可若不是為了聯系和認親,那他的動機又是什麽?

是為了告訴蘇涼,這地方還有另一個學過古詩文的人在,要和她隔空battle,還是為了暗示些她某些事?他又為什麽要匿名?是不方便和蘇涼聯系,還是不願意聯系?

這個故事的背後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他們和當初那個“華夏古詩詞”言靈有關系嗎?他們現在是否就在東籬?他們和藍星、和華國現在還有聯系嗎?

這也許……是針對自己的一個試探,或是考驗?

各種各樣的思緒從蘇涼腦海中翻過,仿佛一陣陣洶湧而來的潮水,吵得她心神不寧。

她想了又想,最終還是抱著“試試又不要錢”的心情,在那本書的連載下面,留下了一句評論——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句評論打完,蘇涼的指尖都有點不穩。她將這句話反復檢查了好幾遍,終於下定決心,閉著眼睛按下了發布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