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那一場沙塵暴過去後,生活並沒有再起什麽特別大的波瀾,除了越來越旱之外,人們的日子都努力在朝著末世前奔赴,雖然也許一二十年都無法再回到曾經的生活水平,但已經適應了現在的冷熱交替,在政府有條不紊的重建下,這片居住區也越來越完善的像一座城市了。

那年沒有下雪的冬天結束後,地鐵正式開通,據說上面還計劃著建造地下動車,試圖從地下連接到其他的城市,這樣一旦公共交通恢復了,對於整個國家的重建和經濟恢復都是重大進展,只不過這個工程過於龐大,尤其是對於地質方面的要求也很高,選址什麽的都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

但根據一些商貿車隊帶回來的消息說,上面這些年並沒有完全閉守國門,在其他國家一片混亂的天災內亂中,營救回來了許多我們國家或者其他國家科研方面國寶級的大佬,各個領域的瑰寶大拿,此刻都被秘密聚集在一起,好像正在打造一個集全國力量建立起來的避難城。

至於這個避難城在哪兒,那說法就很多了,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個避難城應該在首都。

畢竟國家的核心力量都在首都,這些年物資缺乏,糧食不夠吃的時候,也是首都運來了食物熬過了一段最艱難的時期,每個城市如今聽從的最高指揮調令依舊是從首都下發,所以眾人理所當然的認為避難城應該是建立在國家最重要的地方。

但也有人覺得,避難城也許是建立在某個地方的地底深處,地面上的氣候環境太過惡劣了,他們國家因為地質環境,火山並不多,所以地震後所經歷的比較多的艱難除了天然的氣候,再就是由地震導致的一些山崩海嘯。

其他的國家有的幾乎是眨眼間就被火山巖漿吞噬,或者成為海底文明,那是連逃都沒有機會逃的滅亡。

誰也不知道今後這種事是否還會再次發生,或者因為一些那些火山的爆發而造成什麽人類更艱難的生存現狀,不如避開陸地,直接將避難城建造在地底,在地底最起碼能夠避開極端的高溫和嚴寒。

還有人甚至異想天開的覺得,也許避難城建造在海底,就像那些科幻片裏的場景一樣,在海底有一座巨大的科技城,有著高強科技的防護罩,這樣就算以後冰川融化海水倒灌,他們本身就在海底了,那就更不需要擔心了。

在沒有官方通告的確切消息之前,種種猜測也只能是猜測。

但也許是這種傳遞出來似是而非的消息太多了,而這些傳聞都有一個中心點,那就是國家有傾注一切的在建造避難場所,大概心裏知道,環境再難,對於未來各種恐怖言論再多,國家的力量還在,所以人們並沒有放棄生存的希望。

因為政府一直在向民眾傳遞著這樣的認知,所以日子再艱難,能活著的人,都不會輕易放棄。

那一年沒有雪的冬天就是極旱的開端,起初人們還抱著下雪的期待,但一直等到溫度低到了五六十度都還沒下雪,許多人就不抱期待了,轉而將目標放到了室外的冰面上,地面的結冰,墻面的結冰,電線上的結冰,只要是冰塊,能積攢的那都不放過。

那些冰化的水不能吃喝,但至少能洗澡洗衣服。

那一年的冬天就是這樣熬過來的,但到了夏天,沒有了低溫結冰,用水更加艱難了,他們甚至在每個小區都建了公共衛生間,這樣避免很多人家裏沒有生活用水,這也方便了變廢為寶的二次利用,就是人們上衛生間的時候,就很煎熬了。

而且夏天蚊蟲多,這樣越發增加了感染率,好在驅蟲藥的產量提升了上來,有工作的人工作單位會定期發放,沒有工作的人,憑身份證可以按照額度購買。

但就算這樣,每年還是會死很多寄生蟲感染的人,有的人覺得自己運氣好或者不出門,就把自己買藥的額度給賣掉了,輪到自己需要的時候,就買不到了,只能等死。

這三年來,因為缺水,人們的生活是越來越難,因為缺水,很多衛生條件沒辦法達標,生病的也越來越多。

好多人受不了這樣的環境,然後相信了網上的種種言論,所以都往首都逃去,覺得去了首都,就能有活下去的希望。

有離開的,自然也有過來的,那些原本的沿海城市,一個接一個的被淹沒,人們不得不往上遷徙,有人選擇路過這裏,有人選擇暫時留下。

其實他們這邊居住條件在很多省市對比下來,算是很適合居住的了,沒有太偏北,所以水源的供應勉強能生存,沒有太靠南,靠南的區域現在都成了一片汪洋。

他們現在用的水不全是地下水,還有冬天從沿海城市運輸過來的海水。

冬天海水結冰,結成的冰塊就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淡水,加上低溫的氣候條件,運氣成本不算太高,所以一整個冬天人們都在忙著儲水,可惜隨著冬天的月份越來越短,幾個月的存儲量,供應不上一整年的炎熱,因此水依舊很缺。當初秦淮他們花高價打造的水井,也在這艱難的幹旱時期體現出了強大的作用,盡管地下水隨著政府機器的抽取越來越少,但每天怎麽都能積攢幾桶水,保障家中的吃喝洗漱勉強是夠用了,至少幹旱的這三年,他們並沒有因為用水而過的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