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普布利烏斯(第2/2頁)

喬安遠離人群,默默旁觀這出鬧劇,仿佛坐在劇院裏,觀看舞台上的滑稽表演。

被小報謠言煽動起來的學生們拿他的辦公室和人偶撒氣,他可以理解,誰又沒有年輕沖動過呢?

然而凡事總要有個底線,喬安希望這場鬧劇適可而止,如果狂熱的學生們試圖對他本人或者他的師長親友動手,他就不能再隱忍退讓了。

校園中的僻靜角落,喬安拉低鬥篷兜帽,雙臂交叉環抱,倚著一株大樹看熱鬧。

這時鬧事的人群中央突然發生騷動,艾倫奮力推開人群,怒氣沖沖的臉龐漲得通紅,身後跟著同樣滿面怒容的托馬斯和愛德華。

三人不顧學生阻撓,沖向火堆,把象征喬安的“活化稻草人”搶救出來——已經被燒焦了半截。

艾倫扯高嗓門反駁小報上那些對喬安的誹謗,試圖澄清真相,勸說狂躁的同學們冷靜下來。

然而他的努力毫無意義,根本沒人理會,反而使自己置身險境,被憤怒的學生們當做“陰謀家”的同黨,沖上來對艾倫、愛德華和托馬斯發起圍毆。

……

·備注:普布利烏斯(Publius)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普布利烏斯”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筆名。

就我個人淺見,美國諸多“國父”當中最具遠見卓識者,非漢密爾頓莫屬。

事實上,寫這本書之初,我一度想把漢密爾頓作為主角的原型,雖然後來放棄了這個初衷(主角的孤兒身世算是原設的痕跡之一),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偉大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敬意。

……

·史料:出版自由與“安全委員會”(《自由的流亡者》【美】馬婭·亞桑諾夫)

1776年1月,托馬斯·潘恩發表了題為《常識》的小冊子,咄咄逼人、擲地有聲地為北美的獨立與共和制辯護。

英格利斯隨即寫出了一本小冊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反駁潘恩的觀點,題為《公正地論述北美的真正利益所在》。

潘恩的文本匿名出版時署名“一個英國人”,但出生於愛爾蘭的英格利斯卻在自己出版的小冊子上驕傲地署名“一個北美人”。

英格利斯希望潘恩的小冊子“像其他文字一樣被世人遺忘”。但事實上,它甫一出版便轟動一時,據說單是1776年一年就售出了50萬冊,相當於每5個北美人便擁有一冊,正是這本小冊子推動了北美人一邊倒地擁護獨立。

相反,英格利斯的小冊子卻被印刷商全數收回並付之一炬,英格利斯譴責這是“對出版自由的無情踐踏”。

更多的冒犯隨之而來。“紐約安全委員會”命令國王學院裏傾向效忠派的董事們把學院的圖書館清空,好把整個建築變成大陸軍的軍營。

1776年5月,被懷疑是紐約效忠派的人們被趕攏到一處,被迫上交了他們擁有的全部武器。隨後的那個月,更多人被暴民抓捕,“被迫騎在木棍上,赤身裸體,身上傷痕累累。許多人被迫逃離了城市,再也不敢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