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蕈人原野

觸須怪的生物磁場,強度畢竟是有限的,所以飛行的加速度也是有上限的,傾盡全力也就跟喬安“洞察之眼”形態的飄行速度差不多。

在地底世界的飛行物種當中,觸須怪的飛行速度屬於中等偏下的水平,還趕不上蝙蝠,所以它們更樂於采用暗中伏擊的狩獵方式。倘若主動出擊,一旦驚動獵物,憑它們這慢吞吞的飄行速度,就很難追得上動作敏捷的獵物。

“電磁親和”的第二組模塊,構型很像3環法術“震顫感知”。

觸須怪沒有眼睛,但是它們的皮膚對外部世界的電磁場變化非常敏感。

如果有一個生物靠近觸須怪,只要它有體溫,就一定會對外界輻射紅外線,而紅外線實際上也是一種電磁波,能夠被觸須怪皮膚紋理間那些復雜而微小的生物傳感器捕捉到,進而根據熱輻射的分布在腦中成像,“看到”該生物的大體輪廓。

觸須怪就是利用這種類似“盲視”的電磁感知能力,觀察外部世界。

由於熱成像並不精確,所以觸須怪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也很模糊,只對生物的體型輪廓有概念,容貌細節無從得知。

正是基於這種不甚精確的認知方式,觸須怪才無法精確分析同一類生物中的不同個體有啥區別,只有一個樸素的判斷標準:個頭小的生物容易捕獵,個頭太大的最好別招惹。

這個簡單的標準,在地下洞窟這樣長期穩定的生態環境裏勉強還能適用,然而一旦環境發生變化,或者外來入侵物種闖入它們的棲息地,這種僵化的教條就會使觸須怪犯下致命的錯誤。

就在今天,兩只觸須怪根據這一經驗教條,錯把喬安四人視為地精之流可以輕易捕殺的獵物,結果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電磁親和”的第三組模塊,構型類似喬安前不久才學會的3環法術“防護能量結界”,僅限於“電能”部分。

這項能力,使觸須怪免疫一切自然或者魔法造成的電擊傷害。

海拉爾事先不知道這一點,試圖以“閃電束”轟擊觸須怪,結果白費一個3環法術位,自己也差點被觸須怪俘獲。

綜合計算“懸浮飛行”、“電磁感知”和“免疫電擊”這三項特性,觸須怪的超自然能力“電磁親和”,等效魔力能級約為15度,相當於一個5環法術。在喬安接觸過的所有超自然能力當中,算得上排名前列的強力技能。

喬安將“電磁親和”的魔力印記抄錄到法術書上,過後將觸須怪的屍體制成標本,收進背包。

收起解剖工具和文具,喬安掏出懷表看了一眼,地表時間已經是淩晨一點。

簡單洗漱一下,喬安鉆進帳篷,照例冥想一個鐘頭,過後蓋上毛毯,打了個大大的哈欠,不多時便進入夢鄉。

……

幽暗地域沒有日出日落為人們的起居提供參照,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喪失現實感,覺查不到時間的流逝。

好在喬安和同伴們還都保留著地表世界的生活規律,第二天早早起來,洗漱進食過後,收起營帳繼續趕路。

四人沿著近乎筆直的地下河道騎行,在這一整天裏,只有河岸兩側高低起伏的蘑菇叢與他們相伴,平靜的簡直有點無聊。

晚上宿營的時候,喬安查看“導航羅盤”自動記錄下來的行程圖,距離出發時的矮人營地,已經有40多裏遠。

探險小隊短短兩天就走出這麽遠,得益於地下河兩岸寬闊平坦的地勢,以及途中未曾再遭遇怪物襲擊。

如果接下來還能保持如此之高的趕路效率,最多後天傍晚就能抵達伊芙琳隱居的“血苔原”,到時候霍爾頓會發信讓她過來接應。

地下探險的第三天,按照地表世界通用的公歷,也就是6月13日,喬安一行四人離開營地,繼續向原野深處挺進。

快到中午的時候,喬安他們終於在已經看厭的蘑菇叢林裏,發現了更為活躍的生命物種,雖說這東西同樣可以歸為“蘑菇”一類,好歹會動。

沒錯,探險小隊進入“蕈人原野”的第三天,終於看到了活生生的蕈人。

這些超自然真菌生物,紮根在泥土中的時候,看起來就像一叢真正的蘑菇,只不過生長得特別高大,普遍有五尺多高。

根據菌蓋外形的差異,蕈人大體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頭頂菌蓋呈傘形,蓋下菌褶呈放射狀擴散,類似地表世界常見的“擔子菌”。還有一類蕈人的數量較少,菌蓋呈圓錐狀,表面布滿不規則的隔膜,形成許多蜂窩狀凹槽,看起來很像地表世界“子囊菌綱”的“羊肚菌”。

然而當喬安他們騎乘地行蜥蜴從看似平靜的蕈林附近經過,混雜在林間的蕈人受到驚擾,就從土壤中拔出雙腿,垂在菌柄兩側的粗大菌絲也紛紛揚起——原來是類似手臂的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