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危機重重(Ⅱ)

基於上述現實,殖民地政府的行政管理體系幾乎淪為一盤散沙。就拿亞爾夫海姆地區來說,總督閣下名義上是這片超過三百萬平方裏土地上的最高領導,然而其真正能夠掌控的不過是首府萊頓港一城之地,絕大多數邊遠鄉鎮的居民甚至不知道總督閣下姓甚名誰,更不要提遵從其發布的政令。

在亞爾夫海姆,殖民地政府甚至很難繪制出一幅精確且可靠的行政地圖。殖民地六成以上土地為魔物橫行的遼闊叢林所覆蓋,某個村鎮去年還有上百戶居民,看起來蒸蒸日上,今年就遭魔物洗劫無人幸存,淪為一片廢墟。在這樣的處境下,殖民地政府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統治,只能聽憑邊遠鄉鎮自生自滅;鄉下居民得不到殖民地政府的庇護,就只能推舉本地有錢有勢的人物出來組建自治政府,召集民兵保衛家園——德林鎮就是亞爾夫海姆地區最具典型性的自治小鎮之一。

鄉鎮自治制度一旦形成傳統,難免與上級政府發生抵觸。就拿亞爾夫海姆地區來說,當地居民都屬於亞珊帝國的臣民,依照帝國律法有繳納稅金的義務。帝國政府又不能派遣包稅商遠渡重洋來新大陸征稅,只能把征稅權委托給殖民地政府。

亞爾夫海姆的鄉鎮素以民風剽悍著稱,對待來自首府的稅吏可沒有什麽好臉色。以德林鎮來說,本地議會負責征稅,稅金理論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本鎮公共開支,相當於“地稅”,另一部分上繳殖民地政府,殖民地政府再從中扣除一部分財政開支,其余的上繳帝國政府,相當於“國稅”。然而事實上本地居民只肯繳納“地稅”,因為這部分稅金或者用來修建道路、橋梁、水庫、學校等公共設施,或者為民兵置辦盔甲武器,花在哪裏大家看得見摸得著,也都承認這些開銷必不可少,為此納稅並無異議;至於向殖民地首府繳納的那筆“國稅”……多數鄉下居民一輩子沒去過萊頓港,日常生活完全與殖民地政府絕緣,憑啥要求他們繳這筆錢?

鎮議會無法說服鎮民繳納國稅,再加上多數議員也反對繳納這筆稅金,最終只得不了了之,全當沒有這份義務。倘若萊頓港派來官吏征稅,就由鎮長出面推脫敷衍,好吃好喝打發走人,稅吏也犯不著得罪“地頭蛇”,拿點好處就回去交差了。倘若總督對此表示不滿,那就只能調動軍隊下鄉武裝討稅,然而德林鎮的民兵警備隊也不是好惹的,萊頓港的正規軍總共不到兩千人,即便最終可以憑借武力鎮壓抗稅暴民,恐怕征收的稅金還不夠支付傷亡官兵的撫恤金。總督大人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武裝討稅純屬虧本買賣,不如索性放棄向德林鎮征稅。

類似德林鎮這樣的抗稅現象,在整個亞爾夫海姆地區屬於普遍現象,除了殖民地首府萊頓港及其衛星城鎮,絕大多數偏遠鄉鎮從建立的那天起就沒有繳過一個銅板的國稅。由於占據殖民地大部分人口的鄉下地區普遍拖欠稅款,殖民地首府就無法如額向帝國政府納稅,帝國政府在殖民地收不到足夠的稅款,無利可圖,理所當然地要減少在殖民地的財政投入,乃至裁撤派駐殖民地的軍隊以縮減開支;殖民地政府缺兵少將,裝備和軍餉也得不到保障,自然無法為轄區內的邊遠鄉鎮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帝國當局與殖民地民眾無論在利益鏈條上抑或情感紐帶上的關聯都日益變得疏遠。

時至今日,德林鎮拖欠殖民地政府稅金已達十數年,人們甚至已經忘記還有繳納國稅這回事,直到弗林特提出向首府駐軍請求援助,人們經丁道爾鎮長提醒,才記起還欠著總督閣下一大筆稅金呢!

“如果總督閣下很不巧的想起咱們德林鎮是拖欠國稅的大戶,還情願派遣軍隊前來營救我們嗎?”

丁道爾鎮長的質疑在廣場上引起激烈的爭論。朗費羅先生首先發言,樂觀的認為總督大人盡管不情願,但還是會發兵拯救德林鎮——倘若德林鎮不復存在,拖欠的稅金就徹底成了壞賬;反之,倘若救下德林鎮,至少還有索回欠款的希望。

“在當前的局勢下,殖民地政府作為債主其實比咱們這些債戶更著急。”

朗費羅先生風趣的言論引來一片笑聲,然而除了極少數樂天派,大家並不真心贊同他這略顯無賴的言論。

“據說諾福克總督為人慷慨仁慈,想必不忍心坐視德林鎮被毀滅,然而萊頓港的駐軍司令蓋茨將軍就不好說了,從他一貫冷酷的作風來看,恐怕會冷眼旁觀本鎮遭受屠戮,事後還會拿我們當做反面典型,威脅其它鄉鎮補繳稅款。”

德林鎮議員、“河光”旅店的老板菲德爾先生是一位見多識廣的紳士,還有一位兄長在萊頓港總督府供職,他對諾福克總督和蓋茨將軍的看法使人們喜憂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