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章、尾聲三(第2/2頁)

就在年輕人胡思亂想之時,車門終於打開了。

久違的新鮮空氣從外頭傳了進來,雖然這“新鮮”空氣裏還是夾雜著烤肉味、酒味和油漬味等等莫名其妙的味道,總比車廂裏的氣味要好些。年輕人拎著自己的行李箱走了出去,迎面便看到一個與他年紀相差不大的人舉著牌子,上書“班英”二字,當即便走了過去。

“我便是班英。”年輕人對舉著牌子的人道。

“啊,我是郭安。”來接的人笑道,“班學弟,我是安西學宮道統四十屆,你應該是四十二屆?”

班英微微一愣:“原來是學兄……我說怎麽有些眼熟,郭安……北州郭氏?”

郭安哈哈一笑:“家裏可不許我擺出這個名頭來,班學弟,你是班起居後人?”

班直因為給趙和當了數十年的起居郎,始終未曾升遷轉官,故此有個雅號班起居。最初時他有點憤憤不平,但後來卻又引此為傲,雖然未能升遷轉官讓他遺憾,但起居郎乃是天子近臣,他在許多事情上都能在趙和面前發話,因此沒有人敢因為他官職微小而瞧不起。

班英一笑:“可以這樣說吧,班起居乃家伯祖。”

兩人寒喧了一番,套了近乎也稍稍了解了對方的出身,都明白對方的來意了。

“班學弟隨我來,我已經備好了馬。”郭安招呼道。

兩人出了擁擠的車站,便看到了眼前的破邪鎮。

這是一座原本不存在的小鎮,大秦在過去的若幹年間裏,駐軍最遠處便在破邪鎮,這裏駐有隸屬於安西都護府的三千名軍士,初時為的是防備零散火妖,後來則是為了向河中諸國表示大秦的存在。為了給這三千名軍士服務,有百余戶人家開始在此定居,後來隨著局勢的平穩,商旅、朝貢、使團等等往來此間,於是此地便熱鬧起來,漸漸成了如今這樣的一個小鎮。全鎮不算軍士,人口有一萬二千余人,換作四十余年前,這裏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座邦國了,但在大秦,這裏只能算是一座還算繁華的邊陲小鎮。

“學弟,電報之中,有些事情說不清楚,你自洛陽來,當知曉洛陽的事情,朝廷對撒瑪爾罕究竟是何種態度?”兩人出了車站上了馬,郭安便迫不及待地向班英問道。

“朝廷對撒瑪爾罕的態度是一貫的。”班英含糊地道。

“呵呵,學弟不要糊弄我,朝廷的態度是一貫的,但是,如今朝廷不是有動作麽!”郭安說到這裏,聲音壓低了一些:“監國太子態度如何,是塞防派,還是海防派?”

道統四十五年開始,當國四十余年已經七十余歲的趙和在皇後王鹿鳴病重之時,為了多有點時間陪護,便以皇長子趙鈺為監國太子,此時趙鈺已經四十歲。最初時趙鈺只是負責處理一般事務,國家的大政方針,還是要由趙和親自決斷,但如今五年過去了,趙和升為上皇、趙鈺繼位的消息都從洛陽傳到了破邪鎮。

“說起此事,你這邊應當也看到邸報了,陛下在今年初修改了繼位誥,若按其法,明年監國太子繼位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班英道。

此事沒有什麽忌諱的,畢竟這個所謂的繼位誥乃是趙和頒面的“大誥”內容之一,如同道統之說一樣,是由趙和親定的大秦根本之法。按照大誥中的約定,趙和活著的時候,他是唯一有權修改大誥內容的人,在他去世之後,要修改大誥,則需要由三公、六部和尚書學士中三分之二的人提出,經當時天子認可,方可進行。

“你倒是說實話呀!”何安有點自來熟。

班英仍然沒有直說,而是笑著道:“我此次來,一則是去撒瑪爾罕做實地考查,以備中樞顧問。二麽……監國太子命我繼續向西,直至驪軒城,看一看這四十年過去了,驪軒人那邊可有什麽動靜!”

他沒有回答,但實際上就是回答了,何安頓時精神一振,眉開眼笑起來:“好,好!”

監國太子將注意力投向驪軒,也就意味著,大秦在今後若幹年內,仍然是以大陸為第一優先,而不會將目光放在遠洋之外——畢竟十年前糜氏的探險船向東發現大瀛洲的消息實在太過震撼,在糜氏的推動下,大秦內部一直有人主張要傾力向大瀛洲擴張移民,以取彼處金山為大秦所用!

既然監國太子不願意,那麽糜氏就只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去推行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