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誰堪為君(第2/2頁)

上官鴻咳了一下:“以大局來看,確實是當自孫輩中立嗣為佳。”

“孫輩之中,中山王啟,向有賢名,我看可也。”又有一位大臣迫不及待地道。

“嬴祝為齊王時,也有賢名,可地方藩王,羽翼已生,驟然入京,必生事端。”又有人道。

“那誰合適?”

百官嘰嘰喳喳吵成一團,你否定我推薦的人選,我否定你舉薦的理由,很快就吵成一團。趙和覺得,就算是西市之中,都比現在安靜許多。

西市裏商人們斤斤計較,至少擺明了是為利益,而不象在這大殿之上,每個人說的都是道理,每個人藏的都是私心。

吵了好一會兒,萬安看了看趙和,又看了看大將軍。

他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他雖然是彈劾了公孫涼,但實際上與公孫涼是一黨,都是被廢黜了的天子嬴祝的支持者。

但公孫涼與嬴祝綁得太緊,根本無法脫身,他卻不然,他只是後來秘密投靠,也是公孫涼安排在朝堂上的暗子。

現在他這個暗子沒了束縛,也沒了靠山,他必須盡快給自己找到新的靠山。

這個靠山當然不會是趙和,而是大將軍曹猛。

朝堂之上,再沒有別人的實力能與大將軍相提並論,所以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迎合大將軍之意。

“諸位,天子乃至尊之位,須得名正言順,合乎祖宗法度!”萬安猛然大吼,聲震朝堂:“諸位所薦者,或為親好,或為私誼,有誰將大義之名和祖宗法度考慮進去了?”

“大義之名,祖宗法度?”有人早看不慣他,當即冷笑:“你倒是說說,大義在誰,祖宗法度又在誰?”

“大義自然在嫡長,祖宗法度亦是立嫡長!”萬安回頭怒視其人:“你服還是不服?”

那人被他言語所懾,向後退了一步,旋即意識到自己失態,惱羞成怒:“嫡長是誰?”

“自然是逆太子遺孤!”萬安盯著趙和,伸手一指道。

朝堂上的吵鬧之聲,頓時安靜下來。

曹猛將趙和帶入勤政殿,而且是在議論廢立之事的勤政殿,這確實是個信號,但是當朝諸人也都是極聰明的,覺得這個信號背後,似乎還有些名堂。

曹猛若真是屬意於趙和,理當直接提出,而不是這樣。

所以眾人都隱忍不言,許多人舉薦別的贏氏宗族,目的都是為了試探曹猛的真意。

偏偏有萬安這個急於投靠尋找新靠山的,不按常理行事,直接就將趙和推了出來。

趙和也愣住了。

“逆太子遺孤何在?”太尉李非一揚眉,盯著萬安,如蛇視鼠。

萬安敢在別人面前厲喝,面對李非,立刻老實下來,他恭敬拱手:“在大將軍身側。”

“逆太子乃烈武帝所定之案,是否尚有遺孤都不知道,你何以指認大將軍身側者,就是逆太子遺孤?”李非又問。

萬安頓時語塞。

“小人投機之心!今日朝會之後,你自己請辭吧。”李非冷冷地道。

萬安面上漲得通紅,他看向曹猛,希望曹猛能夠替他說話,但曹猛卻是面無表情。

“萬安雖是投機小人,跳梁鼠輩,但他的話卻沒有說錯。”又有一人道。

卻是一位區區侍禦史,原本與萬安是同僚,萬安憤憤地回頭瞪他,只不過此人此刻對他已經是毫不畏懼。

“我聽聞此前大宗正曾將逆太子遺孤重歸族譜,既是如此,逆太子遺孤至少可以算得上是嫡長了。”此人一邊說一邊看著曹猛的表情,見曹猛沒有喜怒之色,便又道:“雖然嬴迨謀逆,但此事乃烈武帝遺願,理當被承認!”

有人想要反駁這話,但想了想,又都沒有開口。

烈武帝在最後兩年,建思子宮,清除江充在朝堂上的殘余勢力,種種舉措,都證明他確實是後悔了。既然烈武帝後悔,那麽在其去世之後,將逆太子的遺孤重列入宗室牒譜之中,也可以說是實現了烈武帝的遺願。

“既然大家沒有意見,那便如此吧。”一直在旁沒怎麽開口的上官鴻,此刻強打精神,慢慢地說道。

這幾天下來,也不知是勞累過度,還是心中疲倦,上官鴻顯得老了許多。

“逆太子遺孤可列入新帝備選,還有人有意見麽?”他又問了一句。

眾人都沒有回答。

“那麽,哪位覺得有比這遺孤更適合的人選,亦可此時提出。”上官鴻又道。

仍然沒有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