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兼容並蓄

維克多笑道:“我培養蘭德爾家族的秘密騎士,正是聽取了翠絲莉的建議。”

大軍團戰略是由維克多提出並實施的軍事設想,其目的是為了應對古代煉金師的對手。它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後勤、裝備技術、基礎設施等諸多領域的變革。但最終要體現在具體的戰術和戰法的創新上。

經過維克多的巧妙設計,大軍團戰略率先得到西爾維婭和克萊門特的支持。在神靈騎士和教宗的推動下,人馬丘陵和納維爾王國的騎士領主普遍接受了“大軍團拼消耗”的思想觀念。

但是,維克多照搬地球冷兵器時代的軍制和戰陣卻遭到絕大多數騎士領主的質疑。

其中,以約克公爵和卡特琳娜夫人的反對聲最為激烈。

約克家族想要開拓南大陸的領地,首先要確保人馬丘陵無後顧之憂。三道封堵蟻人的城墻至少需要駐紮12000名士兵,人馬丘陵的後備兵力不能少於20000人。約克家族的領主只有全面推行維克多的大軍團戰略,才能同時滿足開拓和防守兩條戰線的需要。

可是,如果人馬丘陵的領主都采用蘭德爾家族5000人的雇傭軍團編制,約克公爵和卡特琳娜為了保證主君的軍事優勢,只能招募更多的雇傭士兵。約克家族內部會陷入軍事競爭的泥潭,說不定,還沒等開拓南大陸,金水城的財政就崩潰了。

卡特琳娜不能明著說,維克多主張的雇傭軍團編制會讓公爵一脈提前破產。她從軍事的角度出發,詳細闡述蘭德爾雇傭軍團編制的種種缺陷。包括,5000人規模的雇傭軍團行動緩慢;無法發揮騎士和神職者的核心作用;戰鬥力和機動性及其低下;遇到強敵還特別容易崩潰,等等。

維克多承認卡特琳娜的觀點正確,5000人編制的雇傭軍團必須排列成嚴密陣型,確保作戰秩序和指揮通暢,否則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然而,牧師的神術不可能同時兼顧5000人,騎士在軍陣中也很難施展自身的力量。如果軍陣一旦崩潰,騎士和牧師根本控制不住逃散的士兵。

軍陣中的士兵都是肉體凡胎,他們當然會崩潰。如果軍隊永不潰敗,那還要軍陣幹什麽?事實上,自古以來,地球世界的每一場戰鬥,幾乎都以一方潰散而告終。

但是,維克多理想中的大軍團,動輒十多萬人,沒有5000人編制的軍團,那個指揮官有本事指揮這麽多人?

卡特琳娜多次和維克多討論軍團編制問題,她希望蘭德爾家族把3800名雇傭軍分成8個小軍團,每個小軍團滿編500人,唯有如此,雇傭軍團才能兼容騎士和戰鬥牧師的超凡力量。

維克多始終沒有松口。西爾維婭在這個問題上,也保持沉默。

她想看看自己的心上人還有什麽高明的手段,但維克多已經動搖了。

卡特琳娜向維克多提出兩個問題:雇傭軍的為什麽要以5000人為一個編制?500人就不能組建一支雇傭軍團嗎?

維克多愣了半天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認知錯誤。

地球世界的網絡上,馬其頓步兵方陣被吹的神乎其神,而馬其頓步兵方陣卻被羅馬帝國的步兵方陣打敗了。維克多想當然地認為羅馬方陣技高一籌,蘭德爾家族的雇傭軍團編制正是參考了羅馬帝國的軍團編制。

可這世上那有什麽無敵的兵陣戰法?如果有,它又怎麽會被淘汰?

很難想象,公元前的步兵方陣能夠經久不衰,橫掃六合八荒。

這在邏輯上就說不通,歷史事實也見證了兵陣戰法的不斷淘汰和不斷改進。

馬其頓士兵以少勝多,正面擊潰波斯帝國的軍隊,可羅馬帝國的軍團卻利用投矛加短劍的新戰術大破馬其頓方陣。

到了三世紀,日耳曼野蠻民族受到匈奴人的壓迫,向羅馬帝國境內遷徙。為了應對野蠻民族的威脅,羅馬皇帝戴克裏先推行軍事改革,將6000人編制的羅馬軍團縮減到1000人。

四世紀,匈奴王阿提拉把羅馬帝國打地找不著北。即便“上帝之鞭”在沙隆會戰中遭遇慘敗,匈奴人還是用馬車車陣擋住了羅馬聯軍的進攻。這一戰術,是匈奴人從大漢軍隊的手中學會的。

公元8世紀初,西班牙淪陷,法蘭克宮相卡爾·馬爾特爾放棄步兵方陣戰術,組建披甲騎兵,擊敗了入侵者。公元9世紀到10世紀,維京海盜和匈牙利騎兵先後席卷歐州。面對神出鬼沒的敵人,西歐王國的步兵毫無用武之地,披甲騎兵卻大放異彩。中世紀歐洲的城堡和騎士由此而來。

無敵的鐵甲騎士團打敗了維京狂戰士和匈牙利騎兵,卻遇到了蒙古弓騎兵,緊接著英格蘭長弓兵又來了……曾經無比輝煌的羅馬軍團戰術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