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商人

雖然僅從面孔和體型就能明顯看出“外邦人”的出身並不統一,有些人種在這座平原上甚至從未被人見過,但是要從成千上萬人之中將他們逐一分辨出來仍然是容易的。這些年輕人總是穿著不同顏色但統一款式的制服,是除了在這兒就沒有別的地方會有的裁剪和縫紉,呈現出一種完全異域,但又異常符合他們這個組織某些性格的風格,當然,這些柔軟而有光澤的布料紡織和印染的技藝同樣高超得渾然天成。

制服不僅能區分身份,不同顏色還代表他們不同的工作職責,比如說藍衣代表物資的存儲和運輸,白衣代表醫療,黃衣代表衛生清潔,黑衣代表城市建設,灰衣則代表其它。灰衣是最常見的,也是人們與之接觸最多的一種顏色。在這座城中,無論他們穿著什麽樣的制服,當人們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的時候,都可以向任何一名路遇的外邦人求助,這些穿制服的人即使不能幫助解決,也能為他們指引解決困難的人。雖然人們迷惑於這個組織為何能將這一規則從上到下地貫徹,他們的“有求必應”也一直被教會斥責為蠱惑人心的手段,但人應當有戒心,不等於他們不喜歡被尊重。

“尊重”,許多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甚至從未聽過這個詞語,不懂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自尊,他們的本能知道自己喜歡這種感覺,他們也知道這種從未有過的感覺只有外邦人能給,不需要任何人提醒。

“大家都拿到名錄了嗎?”進來的一名年輕人笑著問。

一片參差不齊的回應後,他拍了一下掌。

“很好,大家都拿到了。”他說,“那麽,接下來我們打開第一頁,讓我來同大家談一談關於這次展銷會,我們將準備多大的場地,多少商品,如何舉辦和舉辦多長時間……”

雖然這名笑嘻嘻的年輕人開場就直入正題,是外邦人一貫的“不廢話”,但等他對這場交易會的各種事項解說完畢,時間也差不多該吃午飯了,於是商人們把名錄收進隨身的皮包,拿出飯票,去附近的碼頭食堂排隊打飯。

午餐時間的食堂裏人聲喧嘩,碼頭工人、“外邦人”和商人們一起在窗口前排起了長隊,一張張或整潔或皺巴巴的飯票被塞進票盒,食堂工在裏面瞄一眼落進來的飯票顏色,利落地取過餐盤放到光潔的台面,揮舞大勺哐哐哐地裝滿,然後呼地推出窗外。

隊伍很長,隊伍前進的速度卻很不慢,拿好食物的人們呼朋引伴,圍坐一桌,一邊吃飯一邊談笑。雖然在這裏用餐的十分之九是“粗俗”、“低劣”、“最忠實走狗”的碼頭工人,但他們吃的東西可一點兒都不低劣,因為他們幹的是沉重的體力活,所以集體付給食堂的補貼也比城裏別的部門要高一些,能比較頻繁地見到蛋、肉和魚,更符合商人們的消費習慣。城內食堂的供應標準和碼頭沒有什麽區別,只是原本身份是災民的人們更希望多留一點積蓄,所以一般都選擇較低的補貼標準,畢竟即使是“較低”標準之內的食物,對城外的人而言也堪稱珍饈佳肴了。

戈爾德今天的午餐是玉米餅、酸甜濃湯、豆腐粉絲燉肉菜和一份“炒米”,他知道“炒米”是用什麽材料做的,在經過一番繁瑣的消毒手續參觀過城市的飼養屋之後,他反而不再勉強自己討厭這種食物了,而同行之中有人與他相反,如今連發放“炒米”的窗口也極力遠離,也不會跟取用了這種食物的同伴坐在一起。

“他知道他最喜歡的‘好面包’也有用這個做嗎?”同桌有人問。

“他當然知道。”另一個人說,“可對塔伯來說,要緊的只是別讓他看出來。”

“哦,真是自欺欺人的塔伯。”

坐在兩張桌子外的塔伯聽不到同伴們的嘲笑,於是人們的話題就自然回到了食物本身。就算在這座城最艱難的時候,食堂裏的食物品種也不會少於七個,人們不僅能吃飽,還能吃出自己對食物的喜好,也許這就是為何明明這座城中沒有“自由”,居住在此的人們卻並不向往外界,也不如何懷念家鄉,更不必說想要回到領主們的懷抱了。

“只要外邦人不將他們趕走,”一名商人說,“他們就能在這裏生活到天長地久。”

“誰願意回到過去呢?”另一名商人說,“是我也不願意,哪怕只是為了在這座城裏能吃飽。”

“還為了有尊嚴和受到保護。”又一名商人說,“這是一座既沒有乞丐和小偷,又沒有虐待和殘殺的城市。”

“最稀奇的是,還沒有‘老爺’。”戈爾德說。

有人笑了起來,“也許正是因為沒有貴族老爺、教會老爺和行會的老爺們,所以這座城才能是這個模樣?”

“難道外邦人不算另一種‘老爺’嗎?”有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