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血色新約

戰鬥的結束當然不等於戰爭的結束。

從“傳統”和造成的實際後果來說,對伯爵這樣的統治者公開審判並且處刑似乎並無特別必要,對方的所有目的都沒有達到,意志也在關押過程中受到極大的消磨,而作為本地統治者的代表,他一旦人頭落地,開拓支隊同本地統治階級的矛盾就幾無調和余地。

但範天瀾不需要這種余地。

開始布伯平原的工作前,雲深已經通過聯合會議授予他非常高的自主決策權,只為了穩定一個域外市場是不需要這麽大權力的。自去年以來,多個開拓方向不約而同遭遇的爭端通過各種形式在聯盟內部傳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有關部門的引導下,人們很不熟練地,但又興致勃勃地運用他們剛學到的政經常識去分析這些問題,情緒多於理性的探討在田間、在工廠、在學校和家庭中發生,雖然有許多人認為既然外部世界的人如此不識好歹,那我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把他們帶到更好的生活中去。但更多的人不認為開拓支隊是受到了挫折:豐富的物質生活,接連的勝利,以及持續深入的教育,在這數年間培養出了一批有極大自信的年輕人,他們不僅堅信聯盟走在唯一的正確道路上,同時對效仿術師改造世界有相當的熱情。

在第一支開拓隊伍出發,第一份開拓報告登出之前,火種就已經存在了。即使因為相對薄弱的知識積累和不充分的實踐,讓他們這種熱情更近似個人崇拜,不過目前來說,這並不是工作的阻礙,何況他們的能力不足是相對於目前支撐著工業基礎的那批骨幹而言——在依舊維持歷史慣性的外部世界,這些能夠熟練地運用兩種語言和文字,掌握平均初二水平的知識基礎,有一定的建設經驗,習慣分工合作,有嚴格訓練出來的紀律性的年輕人,單論個體素質已經有相當的優勢,而作為緊密的團體協作時,他們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

依照過往數據和一些經驗模式構建起來的模型,他們可以用較少的人實現對大量人群的有效管理,更何況作為這批年輕人的領導者,範天瀾有極強的計劃控制能力。在完成煤鐵聯合體的一期工程後,他帶領這些人要迎接的新任務並不僅僅是扶危救困或者開拓一個中繼市場,他們建設的目的,是以瑪希城為基點,在本地區進行自主的社會管理實踐。

在現有的幾個開拓方向中,布伯平原有比較良好的運輸條件和農業生產條件,人口密度較高,而正在發生的自然災害在客觀上則加速了他們的改造進程。

從某些方面來說,擁有授權的範天瀾可以無所顧忌,為所欲為,來自工業城的物資又給了他進一步的支持。物資不必受地域限制,管理不依賴舊有秩序,本地傳統的生產模式同社會結構都將被新的生產關系取代,那麽本地的統治階級也必然會失去他們的存在基礎。哪怕對方主動來達成暫時的媾和,瑪希城的建設既不會停止也不會減緩,一個準現代規劃的城市的成長,對一個統治效率低下的王國無異於無底漩渦。

被逼迫到絕境之前,貴族會為了生存聯合起來。這是不可避免,也正是範天瀾想要看到的。

不過,對伯爵的審判並不是一個簡單為了催化矛盾而舉行的儀式。

不將地區視為人和土地的簡單集合,而視為一個整體的社會看待,改造城市和開展生產活動確實能產生極大的影響,不過物質世界的改變是肉眼可見的,人的精神世界卻像水下的礁石,本地人是本地人,“外邦人”是“外邦人”,這種身份帶來的隔閡沒有特殊因素促進,將長期存在著。在財富和武力的加持下,人們能夠接受開拓支隊從貿易者到統治者的轉變,他們在種種因素下服從開拓支隊的安排,然而在掃盲工作進展到一定階段前,強烈的語言、文化和價值觀差異,會使支隊的工作長期停留在技術層面。

生活在瑪希城的人們是願意接受外邦人的統治的,因為羊群是需要牧羊人的。

畢竟比較起來,外邦人確實比貴族老爺們強得多得多,只是這般基於生存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而產生的“馴服”,對於範天瀾帶領的開拓支隊來說,遠遠不夠。年輕人總是比較缺乏耐心的,何況他們的時間確實有些緊迫,他們需要同這座城市的“本地人”、“外來戶”和所有在觀念上仍將他們等同於“老爺”的人訂立新的契約,需要在征服和奴役、宗教和封建的舊有關系上,建立全新的價值認同。

他們要選擇一個標志事件,能讓大多數人參與,能讓大多數人共鳴,能夠從根本上表明新舊統治者的區別,真正動搖復辟基礎——成為共同建設者是一種形式,成為“共犯”也是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