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4章 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聽到楊峰發問,朱由校放下了筷子,拿起一張黃帕子擦了擦嘴巴。

他的動作很慢,似乎是在尋思著如何組織語言,過了一會才說道:“陜、山兩地素來貧瘠,糧食出產較少。以往遇上災年的時候便有逃荒的傳統,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那裏的土地價格一直都比較便宜。

不過自從愛卿從海外帶來的土豆、紅薯等高產種子後情況發生了改變,隨著土豆、紅薯等農作物的大面積推廣,那裏的士紳開始加劇了對土地的兼並,這兩年朝廷從山西、陜西兩地收到的賦稅也越來越少。

當朕察覺到這一情況時卻發現早已積重難返,總不能讓那些人把已經到手的土地吐出來吧?”

楊峰不解的問:“即便土地兼並嚴重,但再怎麽樣那些地主總得雇人幹活種地吧,既然如此那些百姓總是有口吃的,怎麽會弄到遍地烽煙的地步?”

聽到這裏,朱由校恨恨道:“楊愛卿,你知道陜西一地的租子是多少嗎?三七開,那些佃農累死累活一年後,需要上交給地主士紳七成的租子,自己只能留下三成,有些心狠的人甚至要二八開,你說說,那些佃戶如何不反?”

“三七?二八?他們瘋了嗎?”

饒是楊峰見慣了世面,也不禁被這番話震得目瞪口呆?

古代地主收租子是多少呢?

在明朝,無論南方還是地主收的租子都是五五分成左右,當然了根據實際情況田地分為上、中、下三等。

一般來說平均畝產約為兩石左右,太平年景的時候,一石糧食的價格為六分銀子,假設一戶佃戶家中有五口人三個勞力來算,租了十五畝地,以五五分來計算,這戶佃戶每年可以收獲糧食十五石也就是1800斤糧食。

這些糧食也剛好夠一家五口人吃的,但是請記住,這只是在太平年景的時候,一旦發生天災或是人禍,那些抗風險能力幾乎為零的佃戶瞬間很快就會淪落為災民甚至餓死。

五五分的租子是一般的行情,四六分已經是比較黑心的地主了,可現在楊峰居然聽到居然有人要三七分甚至二八分,這簡直就是大明開國以來都未有之事啊!

震驚之下的楊峰連連搖頭:“這不是瞎胡鬧嘛,他們怎麽敢,怎麽會如此愚蠢?”

“有什麽不敢的?”

朱由校一臉怒容道:“以陜西為例子,在高產的土豆、紅薯傳入西北之前,陜西一帶的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大麥豌豆和扁豆等作物,畝產只有一石左右。

當時的租子大部分為五五分,那些士紳地主也不傻,若是給得太少的話,佃戶全都餓死了就沒人給他們幹活了。可自打幾年前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傳入陜西後,畝產一下就激增到了六七石甚至八九石,那些士紳哪裏還坐得住?很快就有人嘗試著將租子提高到了六成,隨後又提高到了七成甚至八成,如此一來很快便激起了民變,在有心人的推動下這場民變也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控制,最終才釀成了大禍。”

“臣明白了,原來這場戰禍還跟微臣有關啊!”

楊峰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說起來,這場流民之變還真是跟他有關系啊。

人心都是貪婪的,以前畝產低的時候,地主們自然可以接受五五分的租子,但是有了高產的糧食種子之後就不同了。

依舊是以五口之家三個勞力,租了十五畝地為例。

原本每畝只能出產一百多斤的地,現在居然達到了上千甚至一千多斤,這樣一來如果還是五五分租子的話,那麽佃戶每年就可以收入七八千甚至上萬斤的糧食。

這意味著什麽?

這麽多的糧食五口之家是無論如何也吃不完的,農民一旦有了吃不完的糧食,他們第一件事就是要將這些糧食賣掉換取別的生活物資。

然後那些有了錢的佃戶就會尋求購買別的物品,比如說房子、土地,這樣一來這些佃戶自然而然的就會跟地主。士紳們形成了競爭關系。

還有另一件事,那就是以往佃戶以往一旦遇到災年,就得向地主借糧借錢才能度過去,而這也給地主們提供了控制佃戶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麽印子錢在陜西那麽盛行的原因。

現在佃戶們一個個吃飽穿暖之後誰還會向地主們借錢啊,這無疑又減少地主們盤剝佃戶的一個手段,如此一來地主們自然就坐不住了。

資本都是貪婪的,地主們發現自家的佃戶有可能會翻身做主把歌唱之後,立刻就想到了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那就是加租。

既然那些泥腿子吃得太飽了,那麽把租子提高到六成吧,六成還是太少那就七成甚至八成,這樣一來泥腿子們就老實了。

可是他們卻忘了,即便是泥腿子也是有脾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