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百三十四只毛絨絨(第2/4頁)

她想了一下,換作是她,應該會直接把丹腰上的布兜扒下來,強行沒收裏面存著的東西,幹脆利落地永絕後患。

——想必多數父母都會這麽幹。

可納爾森沒有。他不顧麻煩,選擇了跟當事人溝通,耐著性子一點點遊說,擺事實談條件,以既能達到自身目的、又不損害對方自尊和利益的方式解決問題。

他不把丹當成一個不懂事也不講道理的熊孩子,而是一個平等的、意志自由的個體。

喬安娜有些明白小朋友為什麽喜歡他了。

再看丹,他的表現也說明他並不是第一次接到交換的提議:他在看見納爾森拿出零食時就安靜了下來,一雙眼睛盯著納爾森的手一陣猛瞧,時不時低頭看看自己的布兜裏端,看樣子是在計算該怎麽做這場‘交易’。

見狀,喬安娜沒什麽好擔心的了,她很快松開爪子,把自由活動的權利還給丹。

一被放開,丹就三步並做兩步蹦到了納爾森跟前,小手直指一包分量最多、包裝顏色也最晃眼的餅幹。

向導這時走到了納爾森身後,問:“要幫忙嗎?”

納爾森把攝影機遞給向導,嘴上則跟丹說著話:“這可是個好東西,你要出個好價錢才行。”

丹掏出一顆糖。

納爾森沖他搖頭:“不夠喲。”

丹又在布兜裏摸了一陣,排出兩小塊餅幹。

納爾森繼續搖頭:“別耍小聰明,我知道這餅幹是被你掰碎了的。”

丹失望地撇撇嘴,再在砝碼裏加上幾粒花生。

見納爾森還是搖頭,他猶豫著,最後加了一顆糖。他盯著擺在手心裏的零食們,緊緊地抿起嘴角,很明顯認為自己出價有些過高了,感到了懊惱和焦慮。

納爾森可不給他反悔的機會,立馬從他的小手裏抓走了糖和堅果,再把餅幹放進他手裏:“成交。”

因為丹已經能獨立撕開塑封袋,納爾森沒有再提前幫他拆包裝,恰好這樣還更幹凈衛生,不用擔心零食因為保存不當受潮發黴。

他們倆就這麽一個出價一個要價,把零食當做貨幣和商品,現場做起了買賣。

喬安娜覺得有趣極了,走到丹斜後方一米左右的位置坐下,看著一大一小兩個人一本正經地討價還價。

向導舉著攝影機,把這罕見的場面原原本本地記錄了下來。

午後,天色稍變,風裏刮來潮濕的水汽,不多時便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

納爾森看看天,趕忙拍掉手上的食物殘渣,拿走丹又準備往布兜裏裝的小半塊面餅,不顧抗議,拿著水壺喂小朋友喝了兩口水。

他把剩下的幹糧裝好,連帶著水壺一起夾在腋下,另一邊手拎起丹,一路小跑,鉆進向導搭好的帳篷裏。

向導經驗豐富,帳篷搭在地勢較高的坡上,傍著幾棵樹,既不會淹水,又不會直面風向。門簾只用拉上一半,就能把風雨嚴密地阻隔在外。

納爾森第一次在野外露營,聽著雨點敲打在帳篷上的聲音,驀地生出些歲月靜好的安逸感。

他一時間文思泉湧,趕忙拿出筆記本電腦,給攝影機接上數據線,把新拍的視頻導入電腦,加上時間備注進行存档。

他開啟錄音,一邊翻看著視頻,一邊總結最新的發現和體會。

一般人記錄自己的生活和經歷,多數會選用文字形式,一筆一劃寫進日記本,亦或者敲打鍵盤,錄入電子文档。

科學家們則不一樣,相比起書面語言,他們更偏好更方便的語音和更直觀的圖像。

雖然納爾森還不敢自詡為科學家,但多年的學習和實驗生涯一早讓他養成了習慣,用視頻記錄,用錄音補充說明。這是他的日記,也是他今後做研究時能用上的模板和樣本。

納爾森正專心對麥克風說著話,突然聽見了一聲再熟悉不過的叫聲。

他擡頭一看,果然是丹。

小朋友坐在門口,伸著腦袋,從沒拉上的那半邊門簾的縫隙裏往外看。

納爾森順著丹的視線往外看去——四五米外,一道身影靜靜地趴在那,圓潤的耳朵,黃底黑斑的皮毛,果然是那只花豹。

母豹寸步不離地跟了他們一上午,從平原上一路尾隨到他們紮營的樹林,現在正躲在一棵樹下避雨。天然的樹木枝葉的遮蔽效果不是很好,雨點匯聚成小溪,從樹葉上潺潺留下,濺濕了那身漂亮的皮毛。

貓科動物大多不喜歡毛被水浸濕的感覺,母豹卻好像不太介意,坦然而自如地趴著,只偶爾搖搖頭甩甩爪子,抖掉身上的水珠。

丹望著帳篷外,又發出了同樣的叫聲。

納爾森看見母豹的耳朵雷達般轉向他們的帳篷的方向,接著,那雙淺金色的眸子也望了過來。

“沒錯了,丹經常發出的叫聲,其實是在喊這只花豹。”他對著麥克風快速說道,“不過我仍然不能確定他這叫聲的含義,是某種關系稱謂?還是花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