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不交”兩個字是從一長段的外交辭令中提煉出來的關鍵詞。

完整版本是直接指出了目前被捕人員是直接或間接受雇於對華夏圖謀不軌的間諜機構, 已經嚴重觸犯了我國境內的法律條款,侵犯了我國國家安全,因此在調查完畢之前, 拒絕交人。

除卻把事實的真相對外公開外,外交部門還嚴厲地指責了對方對我國科學技術的幹涉和覬覦,當然, 面上說得不重,可對國內外交辭令熟悉的人便知曉,這在外交歷史上已經算是說得極重的一回了。

這回國內回應的嚴厲著實和以往的態度大相徑庭, 這一消息才剛發出不久, 就已然在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

這年頭普通民眾接收消息的主要媒介有三, 報紙、廣播、電視,前兩項已經基本在國內普及, 國人們對於國家的外交政治都挺關心,對於不少人來說, 每天早起或吃飯前看、聽新聞都已經成了習慣。

這樣重要的外交信息一出,很快便出現在了這三個媒介之上,在不到二十四小時內, 便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在國內傳播開來。

接收到這一消息的民眾們大多非常關心,他們的反應也以兩級分化的狀態呈現。

有一部分民眾非常直接地表現出了自己的一腔怒火, 他們對於境外勢力這麽幹涉國內發展,指手畫腳還敢來要人的行為格外不齒,堅定地站在了求戰派的那邊, 認為就是該剛, 得一懟到底。

另一部分的民眾則顯得憂心忡忡,他們認為國內現在發展遠不及國外,這樣的外交態度無異於將把柄送到外國勢力手中, 根本是給敵人送彈藥,他們堅定的認為,泱泱大國,就是要有大國風範,千萬不能幹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除了這兩個主流觀點外,還有不少民眾持不同觀點,包括小不忍亂大謀派、投降派、抗爭派等等。

國內民間吵得激烈,國外的安全情報部門、外交部門和決策部門也同樣在爭執個不停。

和華夏來往也不是一天兩天,他們私底下對華夏的研究很多。

以他們對華夏的分析,華夏可不是那種沒有把握動輒叫囂的類型,這個國家穩得有點驚人,最常幹的就是偷偷發展,悄悄驚艷,就比如之前一聲不吭發射的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

這回華夏在這麽點“小事”上態度都能這麽強硬,難道是他們很有把握?

可不應該啊,他們派出的間諜被一網打盡也就是這半年一年的事情,在這之前,他們收集的華夏情報可不少,一個重點項目,動輒就得五六年奔十年,要知道,一個項目的成事,那是得錢、人、物三合一的,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動這些,他們很難沒接收到信號。

總不能說他們之前派出去的間諜都是廢物,一點消息沒打聽到吧?

又或者華夏國運大盛,直接來了個反常理科技突破?

這不合理!

糾結來糾結去,他們便連著開了好幾天的會,甚至還求助了他們國內的智庫,幾番討論下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這華夏十有八九是在糊弄人,就是發展也不可能這麽快。

基於這樣的分析,他們便也不憋著了,直接聯合了另一個間諜被捕的大國再度發出外交公文,這回的措辭就比上回要不客氣許多,還是叫華夏交人。

收到第二封公文後,原先就已經吵得厲害的民間更是吵得沸反盈天。

尤其是在食堂之類人多的地方,每天一到飯點,便能在這見識政治討論大會。

眾人憂國憂民,甚至有了要打熱線、寫信甚至上門給有關單位提建議的想法,可他們還沒做行動呢,一直穩如泰山的國內部門這便動了。

……

天還沒亮,街頭小巷的報刊亭老板踩著三輪和自行車去載回新鮮出爐的報紙和期刊。

他們趁著大家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就要開始布置,分門別類地把報刊放在妥當的位置,順便補充著貨架上的煙酒飲料,這是一門勤快生意,若是想睡到日上三竿在開門,那便會錯過第一波的人潮。

才剛擺好,都還沒坐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街上便有了動靜,此時天已經初亮,報刊亭只需要開著一盞小燈便足夠要人看清報紙的名字。

“老板,給我來一份全國早報!”

很奇妙,街上就像是一下被喚醒似的,當第一個人到報刊亭,街上便陸陸續續地有了人。

買報紙的男人迫不及待地接過報紙,搓著手便問:“今天外交有沒有消息?我看我們兩天沒有回應別人了。”

比他稍慢一些排著隊的人也探頭看了過來,大家關心的都是同一件事。

“我昨天晚上聽晚間廣播還沒消息呢!”

“我昨晚看了新聞聯播!那主持人說,今天早上有重大發表,我急著要去工廠看呢!”

報刊亭老板:“我才剛開門,也還沒看呢!”他看向了隊伍最後的男人,“什麽重大發表,有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