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正如身處行業尖端的電影人們擔心的那樣。

好萊塢的新聞都被發布會上美國隊長的回歸話題霸占了整整一周。

從權威性的《好萊塢報道》、《滾石》到快餐消費八卦的《娛樂周刊》, 沒有一家媒體會錯過這樣的世紀新聞。

就連作為月刊的專業雜志《電影手冊》都能借著瑞亞·諾倫主演的《佩吉·卡特》發散一些引申猜測。

除了瑞亞·諾倫以外,沒有任何一個演員、導演、制片人、電影公司老板能夠搶占這個風頭。

甚至沒人關心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的婚變疑雲,也不在意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的前女友哭訴分享分手內幕。

突然之間。

娛樂新聞都圍著美國英雄轉, 更不用說其他媒體。

關於瑞亞·諾倫和美國隊長的新聞報道早就鋪天蓋地傳遍了全球。

這種前所未有的傳播力度、廣度, 甚至一度超越瑞亞過去引發的所有新聞熱點事件的總和。

全世界的國家台新聞都播放了一遍瑞亞的發布會。

死而復生的英雄走到瑞亞身邊宣告“我是史蒂夫·羅傑斯”的片段被翻譯轉換成約兩千種語言,經過全球的電視頻道累計收看人次多達三十億次, 如此驚人有效的高效傳播讓人咋舌,甚至讓人感到恐怖。

最具國際性影響的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都對此戲言:“美國新總統親自宣布這個消息都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裏產生這麽大的反響。”

《世界報》更是直接在報道裏寫道:

“美國讓一個站在娛樂行業金字塔頂端的女人來向宣告國家英雄的回歸,這其實不是政.府的選擇,而是人民的選擇。

讓傳統的絕對正義走向新式的修正正義, 這是美國給出的答案。

不管這是娛樂至死的自我墮落,還是對外宣傳的另類手段, 相信從今天起,所謂的‘瑞亞·諾倫效應’就不再只局限於電影文娛行業……”

歐洲發行量最大的德國《圖片報》也把史蒂夫·羅傑斯描述成“傳統精神的象征”, 又巧妙地將瑞亞·諾倫稱為“毫無疑問的當代流行文化代表”。

尖銳的報道分析中,副主編曼菲特 哈特提到一句: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新舊世紀交替碰撞!”

日本《讀賣新聞》將此解讀為:“時代大爆炸來了!”

有一個訊息最為鮮明。

這必將預示著美國誕生出新的文化形象、新的社會模式, 甚至是新的一切!

然後這種變化, 又會從美國蔓延擴散到全世界。

作為首家報道的《星球日報》還出了一份極地探險的詳細版本,在政.府能接受的最大限度內講述了挖掘營救的細節。

或許是為了爭取確保這獨家性,首發記者露易絲·萊恩至今待在北極科考團基地, 不惜錯過參加發布會的機會。

美國國內的媒體也紛紛跟進。

《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紐約時報》等等都在爭相發表觀點,分析每一個細節。

聚焦的重點當然圍繞“美國隊長”, 但誰也不會忽略瑞亞·諾倫。

仍然有無數目光都看向了美國的好萊塢。

連那個在新聞發布會上鬧事的喬納·詹姆森都因此出了名, 在《號角日報》中呼籲:“這一切都是陰謀!你們都被瑞亞·諾倫給騙了!”

不過這一次, 詹姆森並沒有在真假美國隊長上較真。

顯而易見,政.府已經表達了他們的官方認可。

“不管這個史蒂夫·羅傑斯是不是喬納森·斯通扮演的,你們都已經入了那個女謊言家的圈套!

她在電影裏拯救世界, 她在現實裏拯救美國隊長,你們開始不知不覺相信,她才是那個有影響力的女英雄!”

在絕大數人們還對這個自稱是史蒂夫·羅傑斯的美國隊長將信將疑時,他們已經在電影作品、新聞傳播、官方宣傳一系列影響下潛移默化地將瑞亞和美國隊長聯系,徹底綁定在一起。

就算在《佩吉·卡特》之前,有不少年輕人遺忘那段歷史,美國隊長在這個國家依然代表著英雄。

這過於理所當然,觀眾根本不需要思考。

於是這個“英雄”符號就在這樣一種文化輿論傳播中,折射發散到瑞亞·諾倫身上。

她的形象借助這個荒誕驚奇的事件,完成了從電影到現實的維度跨越。

美國隊長活了過來。

“佩吉·卡特”角色也借著瑞亞·諾倫擁有了新的生命形式,只是微妙地脫離了本人,被演員反過來侵吞掌控了全局。

《太陽報》對此議論:“可惜瑞亞不會參加這一屆的奧斯卡,憑借這部《佩吉·卡特》電影,她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最佳女主角!

沒有任何一個演員能做到她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