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我種下一顆種子

九二年到九四年的兩年,被後來的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稱之為“改革攻堅年”,而九六年之後,則是長達十余年的經濟軟著陸時期。

從時間節點上看,九五年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轉折年。

總管九五年的中國,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初步建立,經過之前幾年良好的大環境,內需已經被極大地挖掘,整個市場的活力被激發。在私企和國企兩個群體的相愛相殺之下,商品供大於求,到處都是機遇也到處都是競爭。

而在這一片繁榮之中,隨之而來的是國門打開外資興起。

此前在山東的時候,李憲看過的一篇《人民日報》經濟板塊的報道就顯示,到95年9月底,外商實際投入中國資金1100億美元。

1100億美元是個什麽概念?

90年代中期,境外企業在米國的直接投資,不過也就是3000多個億美元而已!

在世界上,1100億美元這個數字,排第二。

要是用現在的詞,叫FDI僅次於米國。

七九年改革開放後,見識了肯德基在京城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大火特火,單店全年純利潤高達七百萬。

見識了可口可樂開辟了全球增速最快的新市場,將可口可樂在中國做成了一種潮流文化符號。

見識了德國大眾和上汽合資,桑塔納這一款在國外技術並不算領先的A級車賣出十八萬五的天價,成為中國成功人士的代符號,賺的盆滿缽滿。

見識了皮爾卡丹用散場時裝秀重新定義了中國男士穿衣風尚,每一款單品都成為成功男士的第二層面皮,甚至一些面臨倒閉的服裝廠隨隨便便貼上一塊“皮爾卡丹”的商標都成起死回生。

見識了摩托羅拉92年在天津設立了分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獨資外企之後,靠著貴到歐美人都難以置信的大哥大和尋呼機,一舉利潤實現了240%提升……

在九五年左右,大量的意識到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經濟增速最快市場的國外企業,終於按耐不住。成批成堆在中國投資,建廠,合資。再不濟,也是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銷售渠道,正式的開拓起這塊日益蓬勃的黃金之地。

米其林,安利,標致,歐萊雅,寶潔,沃爾瑪……

一場資本的盛宴,正式拉開。

而打這兒開始,中國的市場競爭大幕也正式拉開,形成了國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的局面。

現在的人還沒意識到,在這場盛宴在未來的十年內,坐在首席的,不是自家人。

李憲是心知肚明。

“我能不能問問,你們為什麽選擇外企?”

飯局進行到了一半,李憲放下了酒杯,對盧曉明等幾個身在外企的學員問到。

面對這個問題,幾人面相覷。

最後還是盧曉明抓了抓耳朵,笑道:“李董,你也知道我之前幹了幾年的招商工作。跟國外的而企業假的交道比較多,之所以決定辭職加入歐萊雅這個企業,也是覺得現在國內發展的很快,總體的經濟形勢特別好。國外的企業各方面都比較成熟。在國外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高度,現在用國外的先進經驗開拓火熱的中國市場,未來肯定有不錯的發展。在這樣的企業裏幹只要肯用心用力,前途上不用擔心太多。”

很顯然,盧曉明的話很具有代表性。

他說完,其他人不禁點頭表示贊同。

李憲也輕輕的點了點頭,莞爾一笑,道:“既然感覺國內的經濟形勢好,那為啥不自己去創業呢?在外企混得再好,也是給別人打工啊。”

“嗨。”盧曉明無奈的搖了搖頭,“李董,我倒是想過自己幹。可是你看看我們這樣兒的,一沒本錢二沒太高的人脈,想自己創業哪有那麽容易?”

見席上眾人深以為然的樣子,李憲心中了然。

還是圖個穩。

對於眾人的心態,他大致了解了。

“可是你們憑什麽認為,外企在中國就一定能發展的起來呢?”

“剛才盧局不是說了嘛,當然是因為他們的管理理念先進,各項的制度都完善啊!”一個女學員幾乎是脫口而出。

“未必!”

李憲含笑道。

看著眾人不解的目光,他站起身來:“我做生意也這麽久了,對於外企這一塊,其實也想了很多。多的我就不說了,幸存者偏差這個道理,你們聽說過沒有?”

見眾人都點頭,他呵呵一笑,道:“你們都感覺目前的外企在中國混的風聲水起,可是你們只看到了可口可樂,看到了皮爾卡丹,看到了肯德基看到了摩托羅拉。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在中國賺錢,靠的是他們的制度完善,靠他們的管理理念先進麽?”

將眾人環視一圈,李憲搖了搖頭,“不見得。”

“李董,這話怎麽說的?”盧曉明皺起了眉頭,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