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蝗災主戰場的變化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泰山商會的各個收購點高價收購螞蚱的消息,隨著口口相傳,迅速的傳開。

一傳十十傳百,蝗蟲肆虐區拿著羅網絲袋捉蟲的人群,數量幾乎是成幾何趨勢暴增!

而相對應的,各個站點的蝗蟲收購量也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

打出告示第三天,一百多個站點合計收購十二噸。

第四天,就達到了二十七噸。

到了第五天,數量暴漲到了近四十噸!

這個數字,著實把李憲嚇了一跳。

現在蝗蟲肆虐是沒錯,但是這數量是不是有點兒太誇張了?

要知道,一個中等蝗災區的蝗蟲群,約莫也就有一千萬只左右。

折合成重量的話,約莫著就是五十噸左右。

目前,政府通過空中直升機檢測給出的數據顯示,全省目前共有約12處可監測到的蝗蟲群。

那麽算下來,也就是600噸左右的規模。

要是照這麽抓下去,不出十天功夫還不得把螞蚱抓絕了?

誇張了點兒吧?

帶著這種疑惑,李憲親自去收購點那邊調查了一番。

這一看,才哭笑不得的大嘆果然人民群眾太狡詐了!

敢情,民間上已經構成了一套初級但是完整的蝗蟲買賣產業鏈。

現在從事這個產業鏈的人群,主要有三;第一種是“官倒”,也就是各地方政府組成的滅蟲隊。

這部分人,在得知自己前幾天成噸成噸殺掉的螞蚱,竟然有這麽大的經濟價值之後立刻就動起了心思。將捕捉殺掉的蝗蟲立地收集起來,然後直接運送到他們所在的村鎮之中,由婦女和老人將蝗蟲進行去頭翅焯水的初加工工序,然後再晾幹後送到各個收購點。

這種組織分工明確,而且效率頗高的官倒,這兩天為泰山商會的螞蚱收購量貢獻了近一半的力量。

而且因為是就地捕捉就地加工,這部分的螞蚱質量著實不錯。

但是,還有另外的兩種人。

第二種,就是下場親自捕捉螞蚱的。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受了災的災民,家裏面的地都讓螞蚱吃光了。跟蝗災那可是帶著血海深仇的,現在螞蚱能賣錢,都想靠著這一波把莊稼的損失找補找補。

這部分人呢,基本上是跟著蝗蟲群走,走到哪裏抓到哪裏。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他們沒有根據地,就沒有初加工的能力,時間,以及設備。

而更重要的是,這部分人大多都是騎著自行車,或者幹脆憑一雙腿追著螞蚱走。如此低下的行動效率,不足以讓他們每抓到足夠數量的螞蚱就往收購點送一趟。

前兩天,這部分人可是沒少抓蟲。但往往是在將螞蚱送往收購點的途中,一來一往浪費了時間不說,還造成了大量的螞蚱死亡變質。

於是乎,這第二種人的痛點,就催生了第三種群體——中間商。

或者說是二道販子。

這部分人,找準了市場的縫隙,立刻組織起了三輪車四輪車或者摩托車的運輸隊伍。

也不跟那些采集大軍搶,直接在蝗蟲區打出牌子就地收購螞蚱。

本來,那些個災民就不樂意跑大老遠的路程去送貨。這有人就地收,還給和收購點一樣甚至是略高的價格,那自然是老大的高興。

就這麽,從災民手裏收了螞蚱之後,這些二道販子再將螞蚱運回自己的地盤,進行加工,然後送到各個銷售點。

這麽一來,兩塊錢一公斤收的螞蚱,加兩道運輸,再加一道初加工,一轉手就能賣五塊錢。

足足三塊錢一公斤的利潤!

按說,這也沒啥。

當初李憲制定了收購價格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一點。

他在有意的引導,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滅蝗這門“生意”中來。

但是二道販子們為了多賺錢沒節操啊!

這些家夥,為了多收多賺,往往是把螞蚱焯水完後,略加晾幹就送到了收購點。

甚至有的都是水焯之後直接裝袋。

這特麽可就壓稱了!

得知這個情況,李憲不得不告訴各個收購點,讓他們嚴把驗收關。

對於初加工級別的螞蚱,收購標準從“去翅去頭焯水”提高到“去翅去頭焯水晾幹”而晾幹標準,則是以螞蚱摔在地上,或者用手捏可以直接弄碎為準。

就這麽,到了第六天,各點收購的總量有所回落,不過仍然達到了驚人的三十五噸!

要知道,這三十五噸,可是一水水掐頭去尾而且曬幹了之後的!

若是折算成活的成蟲,怕不是要五十多噸。

幾天功夫下來,李憲之前借用孔行動的幾個冷庫可就不夠用了。

……

聊城,殺虎屯鎮。

從京城來的農業和病蟲害防治專家組在省委領導的帶領下,匆匆從轎車上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