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貼樹皮

復安辦的全稱叫做“復原軍人安置辦公室”,這個部門,往前十年往後十年都是妥妥的清水衙門。可是在當下,這個部門不僅僅是民政部這個大權力機構中的一個清水衙門,也是最最最最最苦逼的一個衙門口。

沒有之一。

百萬大裁軍雖然已經結束了有幾年了,可是全軍百萬人在短短的時間之內湧入社會,造成的影響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抹平的。

別的地方不說,就說濟南軍區。

雖然在大軍區上,濟南方面沒有動,而是和整體裁撤的武漢軍區合並。但是在這個合並過程之中,濟南軍區仍然裁撤了將近十余萬人,空出了建制位置用以合並。

這十余萬人裏邊,光是連以上的幹部就千余人。在八五年,裁軍意志最堅決的時候,整個師整個軍成建制的裁撤,師級團級幹部一紙命令就地免職!

下邊的大頭兵那就更別提了。

按照當世的政策,為了終結自建國後的“大陸軍”部隊結構,增強海空軍的戰鬥能力,裁撤的大部分軍人都是陸軍步兵。

而這部分人,按照軍委的指導意見,“曾經原籍在農村的退伍義務兵,由原籍所在地的政府負責安置。所在地區機關,事業單位等在農村招收工作人員時,應予以優先錄用。”“曾經原籍在城鎮的退伍義務兵,由所在縣,自治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負責安置。同時,在入伍前已經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正式職工的,退出現役後可以復工復職。”

一句話概括安置政策,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而針對於這些復原軍人的就業和生活問題,當初提出的主要觀點就是“軍地兩用”。

想法是好的。

可是現實的情況是,裁撤的這部分步兵兵種,本身就是因為沒有什麽技能專長才被不對淘汰下來的。

自打80年代中期往後,農村的耕地不足問題已經相當嚴重,而城鎮這頭就更加困難。很多國營單位說句不好聽的,連現有的老職工都不知道咋開工資呢,一下子湧進來這麽多的復原軍人,往哪兒懟?

所以事實上,經過百萬大裁軍之後,軍隊方面是初步達成了精簡結構,走精兵路線,提高整軍戰鬥力的目標,可是這一次的裁軍副作用,實則是完全轉嫁給了地方。

這些回到地方上的軍人,有很多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找不到自己的社會位置。一些有心勁兒的,自己打自己拼,憑著在戰場上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挺了過來;

李憲小時候一個鄰居家的叔叔就是;在部隊回來之後家裏邊兒找了好幾層關系,沒分配到工作。這人復員之前在部隊裏邊幹的是副連長,可是一個副連長回到地方,連個瓦廠的工作都得求爺爺告奶奶還輪不上。

最後這人也是牛逼,自己幹脆在大街上找了個師傅學了修鞋。在之後的十年裏邊兒,先是從一個扛箱子街邊旮旯轉悠的擦鞋匠,有了自己的鐵皮屋,又租了門面開了自己的修鞋鋪。後來越做越大,在李憲穿越回這個時代之前,已經是在北林那頭開了四家皮具保養連鎖的老板了。

不過這絕對是個例。

當時很多從部隊回來的人,都是上過前線的。這些人在部隊呆了幾年,學的都是怎麽殺人。除了軍事技能之外,生活技能基本沒點。在回到地方之後,有的人甚至用了幾年十幾年的時間,才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更有甚者,一些在戰爭中留下了心理陰影或者是心裏委屈的人,在回了地方之後幹脆成了社會不穩定因素。給地方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而正管這個的民政部復安辦,為了這些共和國曾經的功臣,可謂是操碎了心。

就拿蘇長軍來說。

一方面是上頭讓他抓緊落實解決復原軍人的安置工作,一方面,地方上資源有限,他一個主任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另一方面,那些復原軍人的生計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隔三岔五就到他這邊兒來鬧,拍桌子摔板凳罵娘。

領導領導不待見,地方地方討人嫌,復原軍人那兒還指著鼻子罵狗官。

好好一個主任,當得倒是三頭不討好。

現在,聽到面前這個年輕的企業家主動投上門兒來,說是要接收復原軍人,蘇長軍整個人就像是被扔在荒島上十幾年之後,回到了文明社會見到了一個身穿比基尼的美女一般——眼睛都綠了!

“李董,你說的是真的?!”

李憲都沒來得及反應,雙手就被剛才還冷淡的可以,一副應付了事的蘇主任給抓住。

天可憐見,蘇長軍也是行伍出身,年輕的時候那也是練過一陣子的硬氣功的。李憲這身板兒倒是還能過得去,可是也經不住這麽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