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倆老頭

李憲的意思,嶽之峰是懂得……

從本質上來說,批四家國營企業給新北進行股權改造和批二十家甚至是一百家,本質上沒什麽區別。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從根兒上,這個輕工企業改革項目,它就不“紅”!

這一點,不用從別的地方看,就從各地區為了搞活經濟推出的那些模式就知道了。

自打80年代中期之後,國企普遍效益不行。根據90年第二次工業普查的結果顯示,國企的局勢已經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地步。國有企業的資本收益率綜合起來只有不到百分之五,這個收益率,大大低於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在三十九個大行業之中,有十八個是全行業虧損,國用工業的負債總額已經站到了所有制權益的兩倍以上。

也就是說,整個國有企業集團都已經處在了資不抵債的地步。

國家和地方的負擔太重,所以針對地方經濟的改革一直就沒斷過。

可改革不能瞎改。

一個改不好,那可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

目前盛行的改革模式,就是社會學家費孝通在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蘇南模式”。

這模式說白了就是生產社生產隊的遺留產物,79年之後,按照中央的規定,生產社和生產大隊采取承包入戶制度,從公有變成了實際上的個體所有。

可是江蘇部分地區的農民沒有把社隊企業分掉,而是通過鄉鎮政府的帶頭,采取合股的方式,辦起了企業。像《大江大河》裏邊兒的小雷家,前期其實走的就是這個路子。

這模式咋樣?

如果用現在的事兒打比方,就比如LOL吧,這模式就是個妥妥的“前期英雄”。

政府牽頭,村民入股。在企業前期往往是各種綠燈各種開,可是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一旦做大可就不靈了。

為啥?

這模式說白了就是“二國營”嘛!

鄉長鎮長兼職廠長經理,黨政經社四合一,產權人人所有人人沒有,這不還是國企?

國企的病,病在股份的不集中,而且企業盈利和虧損,對責任人的影響不大。說句含蓄的,別管廟窮不窮,和尚始終是富的。

所以這個模式發展到最後,還是走的國企最開始的那套;吃大鍋飯。

其實從九十年代開始,這種模式改革剛出來的時候,一部分人就已經看到了結果。可是在全國,改革口號喊的震天響時候,這個模式還是快速推行開來。

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種改革模式沒有脫離“公有制”!

在任何人看來都是又紅又專。

別的改革模式有沒有?

有,而且不少!

比如溫州模式,和諸城模式。

可是這兩個模式,因為企業產權直接歸了個人所有。所以在目前的主流觀點看來,都是異端。

就比如92年由陳光發起開始的諸城中小企業改革,到現在兩年多了,一直在遭受著意識形態上面的攻擊。甚至有一些人寫了萬言書,對諸城的產權改革提出質疑。認為這勢必造成國有資產大面積流失。

天可憐見,現在龍江省正在幹的這個輕工企業改革,就是以諸城改革的基礎上,去掉了一些激進的部分,采用更柔和一些的手段進行的。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有心人只要一看,基本上就能看得出來,這是在學習諸城!

所以龍江的這一輪輕工改革,項目能通過完全可以說是一個特殊時期,由特殊人物發起,在絕對不合常理的情況下意外成行的產物。

要是沒有孫衛民這個在龍江幹了十幾年,擁有絕對影響力的幹部大力推行,若不是現在龍江輕工企業的負擔已經讓政府難以接受,從而取得了嶽之峰這個繼任者的支持,若不是孫衛民承擔下來了責任,並將這個項目的執行交給了下一任……

這個項目都不可能成行——它本就不符合常理!

所以李憲才說,批四個和批二十個,沒有任何區別。

本來就是犯禁的事兒。

看著李憲那波瀾不驚的目光,嶽之峰覺得,自己似乎……被面前的這個小子給吃透了。

……

京城。

文興街附近的一家不大,但是和周遭小吃對比顯得格外幹凈的餃子館裏。

一個頭發花白,身著灰色夾克衫的老人用手絹擦了擦嘴邊兒的油漬。看著坐在對面的老友盤子裏邊兒的餃子還剩了一半兒,挑了挑眉頭。

“老周,不好吃啊?還是嫌我請客的地方不好,不惜的動筷子啊?”

對面那位看起來歲數更大的老人笑著搖了搖頭,“你老吳鐵公雞拔毛請客,已經是稀奇的很啦。我還能嫌?”

“額……”被稱作老吳的老頭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那你這是人老了,不能飯還是怎麽的?半斤餃子都吃不下去,我看你這是人老而衰,行將就木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