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遼省你們進不去

馮倫還真就有門路。

92年下海經商的這批人裏邊兒含金量巨高,雖然陳冬升後來喜歡稱作自己和同類為“92派”,但後來的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更喜歡把這群人叫做“新時代的士大夫”。

士大夫什麽群體?

在老時候,遊離在官場的文人,就叫做士大夫。

而新時代的士大夫,顧名思義,就是遊離在官場的商人。

這一代裏邊兒別的人就不說了,就說幾個代表性人物。跟李憲關系不錯的陳冬升,武漢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之後就進了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然後去了國院發展研究中心。沒回來之前之前李憲都不知道,有一次跟李誠儒喝酒的時候,他才知道,這貨的老婆的外婆是李敏。

而後來92派的老大田源,更是了不得。拋去這位後來中國期貨市場大哥大的成就不說,人家在90年前以前那就是國改委的領導。計劃經濟時代末期的雙軌制,就是田源參與制定的。下海的時候,這位爺的身份是國改委的司長——三十多歲的司長,可比李憲那個便宜嶽父有前途多了。

相對來說,馮倫是同期裏邊體制內混的比較差的。

也就是84年中央黨校畢業之後直接留校,擔任馬列所講師……

嗯,基本上84年到86年從黨校出來的,或者是去進修過的幹部,都聽過馮老師講課。用馮老師後來的話說,“90年代時候,全中國走到哪兒不用揣錢,因為到哪兒都有朋友。”

此時得了李憲發問,馮倫和王功權對視一笑,道:“你跟說說情況,我看看吧。”

在體制內混久了的人都這毛病,跟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說話時候輕易不打斷,跟自己平級或者是比自己低級別的人交流時候輕易不表態。

論起中庸城府,李憲這個小透明復制三個加一起都不是對手。

不過李憲倒是無所謂,跟陳東升也好,還是跟通過陳冬升認識的這一群日後的大佬也好,他大部分都知道其奮鬥歷程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基本上跟自己沒有什麽過碼沖突,平時談天說話,基本都是怎麽本性怎麽來。

他將沈洋那頭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

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馮倫心裏有了數。

想了想,從皮包中拿出大哥大,對李憲做了一個稍等的手勢之後,起身一邊走出了接待室,一邊撥通了個號碼。

屋裏頭就剩下了王功權和李憲。

“剛才過來的時候老馮說帶我認識個老弟,我還沒多想。現在一見面,才覺得李總這實在太年輕了。二十出頭能做這麽大的買賣,比當時我們那會兒可強多了,我二十多歲時候可沒你這魄力。”

面對王功權不知道真假的恭維,李憲將注意力收了回來,苦笑道:“王哥,可別這麽說。

我還沒畢業家裏邊兒大哥那鬧離婚,就為了兩間破磚房。就這麽的,才腦袋一熱走了這條路。說實話,我這也就是趕上了好時候,趁著92年東風。要是說有多大能耐多大魄力,其實不見得。前陣子跟冬生他們吃飯的時候我們就說,在中國有錢的人不做買賣,沒錢的人才下海呢。為啥下海?說一千道一萬,不都是被生活逼的?”

其實當初挺陳東升他們在酒桌上說這話的時候,李憲的心裏是唾棄的。

麻痹一群幹部下海的,在自己面前說是被“貧窮所迫走上了經商的道路”,別人信不信李憲不管,他反正是不信。

不過此時李憲拿這話出來裝逼,卻是頗得王功權的感觸。

王功權的出身不大好,沒經商之前家裏邊兒挺困難。跟馮倫這樣的幹部家庭子女相比,就是個窮娃子。

想起自己剛下海那會兒的情形,王功權也是苦笑。

“對了,王哥。”李憲沒閑心憶苦思甜,“這次你過來,是回家探親還是公事?”

“都有。”可能是考慮到馮倫受了李憲提點的關系,王功權猶豫了一下,也沒含糊,說了實情:“這兩年都在南方,平時也不怎麽回來,你嫂子和孩子總在家也不是個路子。眼看著過年了,這次回來一個是想趁著年前,把家裏邊兒料理一下,把我媳婦和孩子接到特區去。再就是為了公司的事兒,我們之前聽說吉林東北華聯有意對外出售股權,想考察考察看看。”

李憲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

跟他預料的一樣。

東北華聯項目,萬通成立之後一次相當相當失敗的投資。

東北華聯跟哈藥差不多,是吉林省第一家上市企業。

上市之後公司募集了一億六千萬,東北華聯的主體企業華聯商廈更是名聲鵲起,生意興隆,一度成為吉林省國企股份制改革的領跑者。

但是跟當時所有的上市國企差不多,從來沒見過這麽多錢的王小二,冷不防中了巨額彩票就開始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