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松花江上(第2/2頁)

雖然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但是李憲仍然將電話打到了新北紙業的業務處。找到了陳樹林,讓其以最快的速度,做一批空白外包的餐巾出來。

面對這麽無厘頭的要求,老陳的軸勁兒又犯了,“廠長,不是你說的要打品牌打品牌嗎?外包上不印花打個六啊?”

已經習慣了陳樹林工作和說話方式的李憲也不生氣,“傻啊!不會在外包邊沿位置印上咱們新北的商標和電話嗎?”

吐槽了一句榆木疙瘩腦袋,李憲令其盡快落實後便掛斷了電話。

第一批訂單的量不大,廠子那邊連夜修改外包裝版面,生產出了一批一萬包的小包裝餐巾紙,並在次日早上裝車發走。

中午的時候,李憲就接到了司機電話,說是東西到了。

找了三輪車,依次將訂單送到之後,李憲便直接向火車站走去。

機床雖然要出手,但是一百多台機床不是一時半刻能處理完的,沒必要在這裏等著。而餐巾紙業務,他自信已經找到了關鍵,並且解決了關鍵。剩下來的,就看那些廣告公司的操作了。

距離晚八點多的火車時間還早,閑著沒事兒也不著急的李憲在送完最後一批餐巾紙後,漫步向火車站走去。

哈爾濱的街道雖然較建國初期發生了較大改變,但依然是延續了老冰城而來。

這座城市的興起,源自於沙俄建設中東鐵路。所以哪怕時過境遷,新中華已經成立,留存下來的大量幾十年甚至近百年歷史的俄式建築,還讓這座城市到處彌漫著濃濃的異國風情。

大街一旁,許是什麽單位退休職工正在搞文娛活動,中山路廣場之上,幾十個老人正在合唱。

唱的,就是那首後世已經不常聽到的流亡三部曲之一,《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裏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沒有什麽樂隊伴奏,但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溫之下,歌聲卻在一群老人低沉的吟唱中格外恢弘蒼涼。

走在最初名為“霍爾瓦特大街”,後一度名為“陸軍街”和“土肥圓路”,直到1946年才更名的中山路上。聽到這首歌,李憲不禁將頭上的帽子摘了下來。

黑色皮手套輕輕劃過那曾經由俄國人建立,後來沒準兒刷過“大東亞共榮”大字,但是現在卻貼滿了“祖傳神醫包治歪歪嘴”且紅漆已經斑駁脫落的磚墻,發出一陣陣沙沙的清響。

“嗡嗡嗡……”

遠處,一群白鴿在夕陽下掠過,發出一陣鴿哨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