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人人都愛李二郎(第2/3頁)

這幾個人他當時想要弄死了事。

可惜後來又是去京城,又是去青塘,才讓這幾個家夥給僥幸活了下來。這次假禦史台的手,幹脆隱患一並消除了。

想到此處,李逵頓時有種如沐春風的爽利之感。

李逵是不可能讓聶翠翠出庭作證,這關乎著官宦門庭的體面。官宦門庭,但凡女眷要是拋頭露面,就會被人說成門風不佳。這也是李逵私下裏給劉安世證據和口供的原因。而且,聶翠翠還有孕在身,根本就不可能出庭。

按理說,案子到這時候就該結束了。

可是臨了,劉安世卻扭扭捏捏的偷偷塞了一個折子給李逵,很不好意思地對李逵訕笑道:“人傑,這是愚兄去年寫的《感應篇》,幫愚兄看看,到底成不成?”

看著劉安世又是抱拳,又是討好的媚笑,李逵愕然不已。劉安世也想在李逵面前充大輩,本來也應當。可是李逵之前在堂上整出讓人震耳發聵的四句警句之後,他頓時有點心中惴惴。萬一自己的水平很低,被李逵比下去了,豈不是丟臉?

幹脆,兄弟相稱。

看著一個個之前對他不假辭色,如今卻勉為其難的訕笑離場的大宋高官。李逵摸著鼻子,自言自語道:“難不成這次玩大了?”

可不就是玩大了嘛!

大宋文臣,對於殺敵多少,開疆拓土這些功績都不怎麽在意。不僅沒有崇拜,反而頗為鄙夷。像是王韶,當年進士及第也算是文臣中的精英。制科落選,才去了西北。之後開啟了彪悍的武夫模式,硬是憑借著麾下不到十萬人馬,將河湟之地方圓兩千裏土地給收復了。

之後平步青雲,入樞密院,執掌天下禁軍。

可是看他在京城的倒黴樣,很難讓人信服,這是大宋功臣該有的待遇。最後貶謫出了京城,只是一地知州。這期間,皇帝和對王韶非常信任的王安石都沒有保他。

李逵立功並不比王韶少,甚至更多一些。可即便如此,他也僅僅是在朝臣之中混了個臉熟。對於文官來說,大宋的樞密使,不是靠著立功就能換來的。好在李逵官小,還不值當有人想要將他搞下去的念頭。

可是李逵立言了,這就不一樣了。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是讀書人三不朽的出處。

在古人看來,立德是最為重要的不朽之功,其次就是立功,在其次是立言。可是在大宋,這個順序完全被顛倒了過來。

立言,才是大宋文臣的最重要功績。

比如說王安石,他老人家在發跡之前,是荊湖學派的旗幟,倡言:天下治學,當以安危治亂。其著作《雜說》更是折服天下士人無數。真以為他老人家當初幾次拒絕入京,是為了不貪慕權貴,而安心在地方做縣令,這是大錯特錯。

他在地方上做知縣判官,用他的變法手段治理地方,真的能引起天下的注意?要不是他一篇有一篇的文章在文壇傳頌,就算是在田間地頭累死,王安石也不會被人重視。

甚至皇帝都數次想要調他入京,都讓他給拒絕了。

說什麽母親年事已高,不想去京城。

難道京城就真的比舒州要好嗎?

再說了,大宋做官,都是異地做官。根本就不可能讓官員在老家做官。王安石侍奉母親,在京城和舒州都是背井離鄉。用母親年事已高作為借口,根本就立不住。

可是沒人認為王安石虛偽,甚至都稱贊王安石篤孝。

真以為他做官清正愛民,就能讓他有如此大的名聲。

錯了!

是文章,王安石做官的時候可沒有閑著,他用近乎獨步天下的文章讓他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贊譽。至於政績,一個小小的偏遠縣州的政績,對於大宋來說重要嗎?

說白了,王安石用十多年的時間,完成了他立言著書的資本。而這個資本,對於文臣來說,不亞於佛家子弟的金身。屬於不死不滅的超然存在。

李逵也做了。

他雖然是做出了立言的一小步,但足以驚恐天下士林。

這家夥才多大,就玩聖人這一套手段,難道就不怕被雷劈嗎?

隨後的幾天裏,李逵發現周圍的人,尤其是對他的態度都變了。蔡京有種躺地上讓他隨便撓癢癢的臣服樣,當然,這在李逵看來,肯定是迷惑他的假象。而梁世傑更是一臉崇拜地迎接李逵到來,目送李逵離開。

就連平日裏和他隨便說笑的章授,面對他也客氣了起來。

這日,李逵實在受不了,攔住了章授,氣道:“章三叔,你變了。”

章授一陣惶恐,摸著自己的臉頰,潸然道:“最近我也感覺到了腰腿無力,仿佛虛了!”

李逵無語,拉著章授去酒樓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