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元長,你辦事我放心

對於炭餅爐子,梁世傑頗有心得,沒想到李逵竟然還能將他好不容易琢磨出來的生意,朝著盡善盡美的路子上狂飆突進。

說是狂飆突進,絕對不是開玩笑。

李逵直接在紙上畫了一個比較形象的煤餅,區別就是煤餅上的窟窿眼,要比梁世傑想的更多,這是個實在人,立刻趴在圖面前數了起來。

“十二個?”

然後陷入了迷茫之色,為何要十二個?

梁世傑出身書香門第,可總覺得自己不太聰明。主要他是恩蔭出身,考不上進士,做不了太學的上舍生,更不可能參加每年只有五個名額的太學試。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老梁家讀書太好了。翰林大學士,觀文殿大學士,出了好幾個。按照他家的底蘊,怎麽著也得是制科和太學試這樣的出身,才符合老梁家的身份。

太學試五科,每年就取最優秀的一名學生。這種考試,僅次於大宋難度最高的制科考試,要比科舉都要難的多。

畢竟,太學的上舍生本來就是才學紮實之輩,下場參加科舉,高中者,半半之數。每科,太學上舍生之中選拔出一百來人,總能中一半的進士。太學,是大宋最為精英的官學,沒有之一。

也就是說,太學試的錄取率,是會試的十分之一。十個進士,才有一個有機會能夠高中。而制科,是幾百進士,爭幾個名額。

這些對梁世傑來說,簡直是要他的命。他哪裏中的了?

別說制科和太學試了,就是中進士,他也不行啊!他倒是和他的大舅哥關系不錯,畢竟他們倆都是舉業無望之人。屬於惺惺相惜之盟友。

讀書沒有指望,好在梁家也是官宦門庭,梁世傑即便無法從科舉正途獲取官職,還有恩蔭這條路。

只是做官升遷難了些。尤其是老梁家對他不管不顧,根本就沒有心思提攜他。要不然,也輪不上蔡京這個嶽父給他找門路。

實際上,梁世傑更喜歡做生意,而不是當官。他對錢有著一種近乎癡迷的執著。當然,當官也不是不行,而是做小官太不和他的胃口。

炭餅,就是他小試牛刀的產物。一經推出,立刻獲得商賈的追捧。用的和純石炭差不多,卻加上了泥土之後,反而價格更加低廉。尤其是加上泥之後,仿佛煙也幾乎不見。這等好處,立刻讓炭餅名聲大噪。

李逵若有所思地看著梁世傑,問:“知道為何是十二個窟窿嗎?”

這不是考校,而是試探。能夠從沒用的煤粉,想到制作煤餅的人,是正常人嗎?而且這家夥還是官宦子弟。

梁世傑當然回答不了李逵的問題,但不妨礙他琢磨,絞盡腦汁,突然靈光乍現:“大人,下官想到了,這是大人神機妙算,為了平穩天地之力才做出了如此謀劃。十二,乃日月之定論,天地之盈缺,合五行土火之氣。高,大人實在是高!”

很多時候,李逵都會被這個時代的人神奇的腦洞而驚嚇。

沒錯,不是驚詫,是驚嚇。

這次也是如此,他不過是琢磨著煤餅應該是十二個窟窿,是下意識的畫了出來而已。主要是他畫出的那個圓圈最多也就能畫出十二個窟窿,僅此而已。

他可沒有想到日月精華,天地定論,之類的事。

但是這麽有深度的解釋,李逵覺得應該給梁世傑一點機會,他頷首道:“孺子可教也!”

“還有爐子也要改進。封門的選擇很重要,用窟窿也可以。但是我告訴你,煤餅這麽制作,可以讓煤餅燃燒起來更加的充分。你之前的設計,雖然比以前百姓用的方便了些,但還不夠。只要燃燒起來的煤餅,就能發現一個問題,有些地方黑,有些地方紅。紅是燒著了,黑是沒燒著,這需要改進。另外,用圓筒打出來的炭餅,運送起來更加容易,不會破損。”

“下官受教。”梁世傑看向李逵的眼神都變了,改進炭餅使用的方法,這又是能掙錢的地方。

蔡京看著自家女婿對李逵的態度,從驚恐,到佩服,才用了一炷香的時間,心裏也不知道是吃味,還是欣賞。

但總覺得李逵好像更加器重他的女婿,這讓蔡京很不舒服。

他也是能力出眾之輩,如今名聲雖然毀了,還欠了一屁股債,但並不妨礙他是個有想法,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跡的人才。

“大人,下官制定了今後我兵統局招商章程。還請大人審閱!”

說完,蔡京將放在衣袂裏的折子遞給了李逵,李逵接過來看起來,沒有任何冒犯李逵兵統局局座的地方,通篇就是說如何招商的問題。

大宋的衙門和商人的關系很微妙。

很多生意,商賈都必須經過衙門的許可,才能經營。比如說酒,鹽,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