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大科學家李逵(第3/3頁)

等鄭琦離開了,找來相府的親信去打聽,李逵的家傳。

所謂家傳就是傳家的手藝。

傍晚,打聽的奴仆回到了相府,帶來了一個讓章惇目瞪口呆的消息:“相爺,小人打聽清楚了,李逵先祖是因為躲避戰亂,而躲入沂州山林的前朝神策軍。只不過,後來族人相繼離開大山,到了李逵祖父這一代,山裏日子日益艱難,這才更多的人去狩獵。至於李逵的家中,他爹還真的是鐵匠。”

“鐵匠?”

章惇有點懵了,還真的是家傳的手藝。

但鐵匠是鐵匠,打鐵的手藝,什麽時候鐵匠會冶鐵了?

這看似像一個行當,但絕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當。

章惇拿起張琦帶來的幾塊焦炭,還真如李逵當初說過的那樣,上面布滿了空洞。而且入手很輕,比起石炭來說,應該輕便了一半以上。而且入手,也不會太臟,反而敲擊起來有亢亢的金石之音。

這讓章惇更好奇了,難道李逵說的是真的?

能夠規模化生產大宋急需的鋼?

別說鋼了,就算是精鐵,李逵也將功不可沒。

大宋因為材料的問題,國內的鐵器一直很脆,質量很差。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無所謂,但是對軍隊來說就要命了。

軍隊應為需要大量裝備武器,不得不將武器做的無比沉重。甚至要比唐朝時期的武器更重,卻質量反而下降了很多。

當然,唯一的好處就是價格便宜,大宋的武器可以隨意列裝百萬大軍。這才是大宋明知道如今的冶鐵的方式不好,卻還是硬著頭皮繼續使用這等辦法的原因。

要是有更好的替代辦法,大宋的武器和軍力將迅速提高。

尤其是一些鎧甲的造價,成本會直線下降。

比如說魚鱗甲,甲片比指甲蓋大一些,如果這樣的鐵片如同樸刀用鐵一樣發脆,容易斷裂。那麽鎧甲還談什麽防護作用?

而且鎧甲還不能無限制的增加厚度,畢竟人的負重也有極限的。

如今魚鱗甲的造價數百貫一件,這讓重步兵這種大宋禁軍之中最為精銳的步兵數量也無法普及。

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宋的禁軍的戰力將上升不少。

章惇於是上心了,為了不讓人引起不必要的慌亂,他決定在開爐之後就動身去瞧一瞧鐵器工坊的處鐵效果。

這日,章惇沒有前呼後擁的帶人,而是帶著府中的虞候,化妝成普通客商的樣子,去了鐵器工坊。

來到工坊的時候,派人去叫來了鄭琦,後者匆匆趕來,剛要行禮,就被章惇制止道:“老夫是微服,就是來看看。”

“老……先生裏邊請。”

“李逵人呢?”

“李待制隨後就來,還在路上。”

“情況怎麽樣?”

“這個……”

煉焦已經成功了,但是煉鋼,太高端了,鄭琦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章惇也不在意,徑直朝著小高爐而去。臨近了,卻感覺熱浪滾滾而來,臉頰上仿佛被刺痛一樣,麻酥酥的,時間一長,讓人受不了。章惇看著邊上的工匠頭子,頗有威望,像是個主事之人。於是走過去問:“老漢,你說這爐的鐵能成嗎?”

“能,肯定能?”

說話的是工坊最為威信的魯大師。

他斬釘截鐵的回答,勾起了章惇的好奇:“有何依據?”

魯大師撇了一眼章惇,發現是商人打扮,頓時沒好氣道:“你是不是傻啊,看看這火焰,藍中帶白,可見溫度充盈至極?你來購鐵,難道不知其中奧義,連做生意都如此外行,你還能成啥大事?”

說話間,魯大師將手擋在眉骨下,從而阻擋部分撲面而來的炙熱,滿是激動的盯著出火口的一個小孔噴出的火焰,這火焰讓他如此的癡迷,至於根本就沒有發現,他用一句話就讓當朝宰相給記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