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被通緝了

“不夠虔誠!”

“你們不夠虔誠!”

“黨項人不夠虔誠!”

李逵隨口一說的話,將李秉乾震的如同被雷擊一般,周圍的環境都仿佛被抽離了,讓他聽不到任何聲音。

對神佛不夠虔誠?

這在西夏是非常嚴重的事。都說了,西夏的建立和夏州節度使有著莫大的幹系。可以說,西夏的很多習慣都延續了隋唐時代的中原文化,即便不是照抄,也有隋唐的痕跡。

而在唐朝,社會對於佛教的膜拜和推崇,達到了中原王朝的巔峰。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王朝,對佛教的推崇能夠達到唐王朝的程度,僧眾四五千的佛寺,在大唐就有好幾處。有些寺院大到夜晚僧眾點燈的時候,需要騎馬往來寺院之內,可見寺院有多大了。

大唐中期,寺院控制著大唐超過七分之一的財富。直到唐朝末年和五代時期,寺院和僧侶才不被待見。滅佛和毀寺才開始出現。但這些都是中原發生的事,這和偏安一隅的西夏沒什麽關系。

西夏延續著唐王朝的習俗,對於佛家和寺院的重視,肯定超過大宋對佛家和寺院的重視。雖說大宋的人口基數大,但畢竟大宋並非是單一宗教社會,在大宋,道教才是國教,佛教因為信奉的人多,很有百姓基礎。但是相比道教,還是差了一點。

李秉乾可是在大宋生活了多年的西夏王爺,也沒聽說過大宋的寺廟裏,有給佛像貼金的糊塗事。

黃金哎!

貼佛像上,這不是糟蹋金子嗎?

他認為很有必要告訴李逵,給佛像貼金是一種愚蠢的行為,而且沒有任何依據:“李逵,某也是走南闖北的人,頗有些見地。杭州的靈隱寺我去過,東京的大相國寺我也去過,五台山文殊禪院我也到訪過……就是沒見過那家寺院給佛像貼金的荒唐事。要說虔誠,你們宋人才不夠虔誠。”

李秉乾不等李逵開口,繼續道:“我西夏境內的佛寺,雖不如大宋富庶,但是吃喝用度一直都不缺。我國人心向佛祖,怎麽能說不虔誠呢?”

“吃喝不愁,這是打發要飯的叫花子呢?和尚吃飽喝足了,但是神佛的臉面就不要了嗎?”李逵的反駁總是打在了李秉乾的痛處,讓他有種被踩了腳丫子般的氣急敗壞:“再說了,宋國的國家是道教,不是佛家,這你要搞清楚。宋人最好的肯定是給道宮,而不是放在寺廟裏。”

仁多彥在邊上頻頻點頭,他面對李逵的時候,不怎麽知道的,就是心底裏就發虛。

沒辦法,打不過,爭不過,比學歷更丟人。但是仁多彥也信佛,他不認為自己不夠虔誠。

哈哈哈……

“少見過怪?”

“你沒有見到過,就能斷言沒有嗎?”

“我且問你,對待神佛該如何侍奉?”李逵明顯不過是強詞奪理,尤其是在面對質疑的時候,他更是先用笑聲來掩蓋自己的心虛,同時尋找理論來辯駁。

對於如何對待信仰,李秉乾倒是沒有任何質疑,說道:“至誠至真!”

“沒錯,至誠至真。這話就很好。”李逵眼珠子飛快地轉悠著,哪位聖人說過的話,可以讓這句話變成給佛像貼金的理論基礎,很快他就發現一位大佬先賢可以成為他的堅強理論後盾。但是他不能自己說,得讓旁人說才有說服力:“仁多彥,你可知‘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嗎?”

仁多彥羨慕讀書人,對於讀書也曾經下過苦功夫,但是西夏這等地方想要成為大儒就別指望了,總共就沒多少可讀的書籍。但是《論語》還是有的。

仁多彥遲疑道:“此話是夫子對冉雍說的評價,冉雍,字仲弓。原本的意思是——耕牛生的小牛犢長著紅色的毛皮,兩角整齊,雖然不想用來當祭品,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因為冉雍的父親地位底下,但是冉雍卻很有才能和仁德,神靈不會舍棄毛色漂亮的小牛作為犧牲,自然也不會辜負冉雍的才學,忽視他的美德。”

“看來你是下過苦功的。”論語對李逵來說沒難度,要是連《論語》他都說不上來,別說考進士了,縣試都恐怕過不了。

但李逵隨即臉色一變,上一刻還在誇獎仁多彥,下一刻就開始批評起來:“可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書白讀了。”

“啊!不能吧……”仁多彥愕然,他可是非常喜歡讀書的。在西夏有才子的美育,當然,西夏這等地方,根本就出不了讀書人。自從李元昊和中原王朝斷絕聯系之後,西夏越來越閉塞起來。而李逵是進士及第的才子,雖然考殿試的時候取巧了,但他在仁多彥面前,還是不折不扣的權威,被權威說成書白讀了,豈不是說他多年來都是做著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