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死囚

宋朝的刑部很憋屈。

撈油水的機會並不多。

因為大宋在京城城墻內有五個審案的地方,分別是禦史台,大理寺,刑部,開封府,還有祥符縣。

在宋朝中央機構,有三個官衙可以審案,同時也有各自的牢房。比如說禦史台就是其中之一,一般官衙的都是禦史台彈劾之後,引起皇帝朝堂重視的犯官。禦史台的監獄又稱為烏台,因為條件最好,卻需要官員身份,等級,所以成為大宋京城裏的模範監獄,夥食好,住處優雅,且犯人少,而且可以提供紙幣,允許自審、悔過、交代同夥、攀汙同僚……當年蘇軾就在烏台自辨不成,最終只好攀汙了三十多個‘同夥’,冤的一逼,卻無可奈何。

禦史台唯一的缺點就是烏鴉多,也不知道是說人,還是說真的烏鴉。

其次是大理寺,唐朝時期大理寺處理全國各地上報案件的衙門。審核,判案都在大理寺內部執行。等到結案了,然後就轉交給刑部。宋朝沿用了唐朝的制度,將大理寺作為全國重要案件的審判機構。等於是將刑部很大一部分權力都搶奪了過去。

這也是為什麽,六部只有吏部和戶部稍微日子好過點,其他部門都冷清的很的原因。他們的職責和尚書省下的衙門重疊了。要是和普通衙門爭奪,六部還是有很大牌面的,但是和尚書省,省省吧,尚書省的直屬機構大佬是執政,元豐改制之前,主官是參知政事。改制後一分為二,左右尚書仆射。其中尚書右仆射會讓宰相兼任。

六部怎麽去敢和尚書省爭奪好處和權力?

對於大部分案件來說,也是如此,地方上報給各路的提點刑獄司,然後統一上報給大理寺。大理寺判決之後,刑部一般都沒有意見。唯獨爭議比較大,家屬又不甘心的案件,又有朝堂上的高官出面,刑部才會復審。

刑部復審之後,要是有疑問,需要三使司重審。

由禦史中丞,刑部尚書,還有大理寺卿一同匯審。案件文案流傳的衙門如此,被審判的犯人押解的大牢也是在這幾個衙門之間轉悠。這也是大宋最高的司法系統。

至於說開封府和祥符縣,開封府審的是整個京畿道的案子,包括開封府轄區十七個縣的上報案件。

可以說,王公大臣們犯案,根本就不可能發到開封府,因為職責不同。只有皇帝指名道姓讓開封府審案,才會將案件送往開封府。

至於說祥符縣,說起來都是淚。

大宋首縣,縣令和衙役們在京城裏,誰也管不了,只能欺負一下街頭的無賴。大牢裏關押的都是被抓起來冬天修城墻的倒黴蛋。

要說李逵的品級,夠不上去禦史台,同樣正常的程序應該是去大理寺,而不是發往刑部。之所以他出現在刑部大牢裏,那是因為邢恕是刑部尚書,他認為將李逵放在自己的地盤,自己能幫得上忙。邢恕雖然是個反復小人,但他在求人的時候,態度一直很好。

可邢恕雖是好意,可是在這件事上,少了溝通。

本來發動逼宮就比較匆忙,他琢磨著等自己從皇宮裏出來,回到刑部,然後去大牢裏囑咐手下完全來得及。

而且很可能,李逵和他一起離開皇宮也不是沒有可能。

之所以沒有囑咐手下,是因為逼宮這等事,怎麽可能讓外人知道?

少一個人知道,就少了一份被謠傳出去的風險。他是在王珪這件事情吃過大虧的人,當初扣押王珪,要不是事後所有的罪責都讓蔡確背了,他這官估計也就當到頭了。

在邢恕看來,不亞於宮廷政變的隱秘,就連自己身邊的親信也不能相信,怎麽可能在事前對刑部的下屬提醒?

更不要說囑咐手下,今日有個七品的官員,直秘閣要入住刑部大牢,讓人盯著點,好吃好喝的供養起來。這不是明擺著又大事要發生嗎?

遇到個善於專營的下屬,在同窗同科朋友之間細細打聽,萬一聽出點小道消息出來,邢恕就要坐蠟了。

這不是幫人,這是害人。

而且害人害己。

可恰恰是這點小心思,卻讓李逵被人看成了肥羊。還能穿官袍出現在刑部大牢,顯然是有油水可撈的肥羊。不管是從禦史台,還是從大理寺押解來的犯官。總之,已經進入了最終的審判階段,這貨翻不起浪花來。但應該也不會有大罪,畢竟重要的案犯,誰還敢讓他穿官袍?

“小子,犯什麽事?”

刑部大牢的主官是邢司,從八品的雜官。

文官根本就不屑做這個官,寧願去縣裏頭當九品的教授學官,也不會去做牢頭。

刑部大牢的副手是獄丞,九品的小吏。

衙役們簇擁著一個穿著和李逵同樣綠色官袍的小官走到了李逵的面前,對方明顯比李逵矮一頭,卻不妨礙他打量李逵。心中對李逵身價的評價再次上升了不少,不臭,還幹凈,顯然沒有吃過牢房裏的苦頭,是個肯花錢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