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離京的理由(第3/3頁)

可郝隨還是保住了小命,只不過這家夥過些天就要被發配去西北了。

突然皇帝因為擔心他的安全,讓阻止他與虎謀皮,這種心意,讓李逵感覺沒跟錯人。僅憑這一點,李逵就不會認為自己做的事毫無意義。誰也不想在一個喜怒無常的暴君身邊當官。

李逵輕聲道:“臣給邢恕出了個難題,如果他知難而退,他應該會放棄靠近陛下。但如果她解決了難題,陛下或許能夠得到一些好處。”

“好處?”趙煦古怪的看向李逵,實在不願意承認,自己和李逵竟然也有差距。

似乎他除了生在了帝王家,任何方面都是平庸之人。

李逵笑道:“我認為宣仁太後一定是對陛下愛護有加的長輩,她老人家怎麽可能不留下一兩份遺詔,將當年對陛下的不公改過來呢?”

遺詔?

怎麽可能有。

宣仁太後病死的時候,趙煦可是就在跟前。要是有遺詔他怎麽可能不知道?

可見李逵篤定的樣子,讓他也不免心裏嘀咕起來,莫非真的有?

李逵蠱惑的聲音再次想起:“陛下,萬一有呢?”

趙煦糊塗了,他年紀不大,還不到老糊塗的年紀,怎麽可能記錯?可見李逵也不是開玩笑的樣子,琢磨起來,突然他想到他父皇神宗皇帝,病入膏肓之際,連話都說不會出來了,還不是擬訂了‘遺詔’嗎?

王珪和蔡確,還有章惇,加上記錄的李清臣,將皇帝的意志記錄下來,並公布於朝堂之上。

可實際上,如果沒有宣仁太後的點頭,當時還是延安郡王趙煦根本就沒有機會當皇帝,有沒有遺詔作用不大。但有時候卻很有用了,比如說賜封朱太妃為太後,這個旨意皇帝很難下,向太後根本就不會願意讓皇帝如願。要是死去的宣仁太後能留下一封遺詔,那麽朱太妃,變朱太後,就變得順理成章起來了。

心裏活泛起來的皇帝,覺得李逵意有所指,問:“這遺詔需要多少人經手?”

“高氏兄弟,最為近親,來做這個見證最好不過;陛下,能不出面最好不出面;但當時宰相範純仁必須要點頭,蘇頌老爺子應該能說通,兩個顧命大臣,應該夠了;另外加一個擬訂旨意的翰林學士李清臣,只要他們說是真的,這份遺詔就是真的。”

“哈……”

趙煦驚呆了,他沒想到一直是心頭壓著的心病,要解決起來如此簡單?趙煦開始琢磨起來,搞定高氏兄弟很容易,節度使加銜允諾富貴,不怕高氏兄弟反水。

只是範純仁老爺子,別看他是個老好人,但趙煦覺得反而是最難辦的人。至於李清臣?這位如今焦頭爛額,深怕因為西北軍備讓皇帝記恨,正想要表現一番。

所以算起來,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趙煦對李逵的態度立刻發生了變化,原本他覺得李逵不過是個親信培養,足夠了。沒想到,李逵竟然在不聲不響之間,竟然替他謀劃如此大事。

只是,李逵說完之後,突然加了一句:“不過陛下,向太後恐怕會很不滿。必然會為此事大發雷霆,任何人遞詔書,都會被她老人家記恨。臣以為,邢恕也不會遞這份遺詔。”

當然會不滿,朱太妃原先不過是宮女,神宗皇帝竟然和宮女生了倆兒子,沒和她生。說出來,當皇後的心裏能舒坦?

面對向太後,趙煦也有點驚慌,畢竟他和母親朱太妃一直生活在向太後的陰影之下,不敢抗拒。

李逵見趙煦竟然開始意志松動起來,他可不希望趙煦半途而廢,走上一步,躬身道:“臣願意做那個遞詔書之人!”

“李卿,這如何使得?”

皇帝趙煦動容了,眼眶裏閃著感動的光芒,遞送詔書雖沒有性命之憂,但李逵想要繼續留在京城就難了。而且在向太後有生之年,都不可能回京。這個代價,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