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引薦

武舉開考,文試主要是孔孟之義,就是讓未來的武將們知道,打仗好不好沒關系,主要立場要正確。

兵法看似很重要,但這玩意不在成績之中,因為主考官們對兵法的理解都不怎麽樣,他們更願意將《孫子兵法》之類的兵法,作為政治手段,而不是用於戰場。誰讓主考武舉的是樞密院和兵部。兩個衙門,都沒有一個武將。

另外一個主考部門殿前司,還很沒有存在感。

誰讓武將再厲害,只能當副將的規矩,在大宋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唯一幾個破規矩的武將,結局都很不好。

比如說:狄青。

樞密院來檢查的官員,也不會是什麽簽樞密院這樣的高官,而是品級比較低的小官。但因為出自厲害衙門,對外脾氣大慣了,根本就不在乎李雲說的:他和皇帝打過麻將。

李雲這麽說,難不成還能拉來皇帝做證人不成?

這讓解氏兄弟非常緊張,他們在身後偷偷拉著李雲,低聲道:“李雲,我等是來參加武舉的,不是來鬧事的。”

邊上的兵部官員根本就沒開口的打算。在大宋,可能兵部的存在感在六曹部之中是最低點的了。禮部還能主持省試的考試,也有祭祀的籌備工作,很重要;吏部就不說了,官員考核,出京的官員都要巴結;戶部自從將三司使的職權收走大部分之後,儼然有成了六部之首,有了和吏部抗衡的資本;刑部、工部至少也管著一大灘子事,唯獨兵部。

訓練軍隊有殿前步帥和騎帥掌控,派遣主將副將,由樞密院主管。發動戰爭,指定戰略計劃,兵部的資格都被剝奪了。

就連制作軍械,大部分還被工部和鹽鐵司分去了不少。

兵部的官員就完全當自己是個陪太子讀書的累贅。好處輪不上,背鍋千萬不要被砸中。

李雲見對方油鹽不進,氣惱道:“信不信我轉身回去上太學,和你家小衙內當同窗?”

做同窗是假,但禍害人肯定是真的。

對方傻眼了,你可是蘇門子弟,要點臉行不行?

對方不會懷疑,李雲的動機。看他那個族兄李逵就知道老李家都是些什麽人。

反而篤定的認為,李雲肯定會將自己寶貝兒子在太學裏欺負的死死的。

至於李雲能不能上太學,太能了。就李逵這不著四六的性格,把他作為文官的福利之一,送族弟進太學難嗎?

真不難。

至於浪費一個名額,李逵的兒子都還沒影子的事,他能在乎?

堂堂樞密院計議官,好吧,這官真不大,要是李逵在場,能欺負到他死死的,還不敢吭氣。至於為什麽要刁難李雲,主要是大佬樞密使李清臣很不待見蘇門,欺負李雲能在大佬面前刷一波存在感,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此時,對方也想明白了,李氏光棍的性格,真不是能隨便欺的受氣包。

對方也會反擊,甚至能打到他的痛處。

他現在倒是希望李雲能夠通過武舉,甚至奪得武狀元的身份,原因嘛?很簡單,只要李雲成了武官,還不是被樞密院隨便揉搓?

“李雲,本官預祝你旗開得勝。”

看著對方面笑心不笑,熱情中帶著冷淡,甚至威脅之意,李雲冷哼道:“走著瞧!”

他不在乎得罪一個樞密院的小官,得罪誰,能比得罪李逵更糟心和絕望?他連李逵都得罪過,有這碗酒墊底,他根本就不懼官場的這些小動作。

反倒是解氏兄弟緊張的跟在李雲身後,進入了考場。

沒有太嚴密的搜查,甚至連考試都是開放式的院子裏,不像是省試那樣,每人一個考棚,深怕有人作弊。

《論語》、《孟子》,這兩部書都是讀書人的基礎中的基礎,尤其是武舉考的還簡單,還不記錄成績,李雲等人一個個化身成才子,下筆如有神的才子模樣。

隨後兵法也是如此。

第一天,筆試內容的重頭戲還是策論:困兵於邊患,為將者,操之何?

隨便寫,對省試殿試來說,極其重要的策論,在武舉之中,還是不計入成績。

李雲連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試卷上胡說八道了一番。這種文章,除非是狀元,主考官也好,最後點武狀元的皇帝也好,都不會看。即便是狀元,只要立場正確,也不會有什麽大問題。

武舉的考試,給李雲一種神奇的感覺。

早知道如此舒坦,為何還要傻乎乎的跟著李逵那廝去考省試?

直到如今,李雲才有種自己名門弟子的感覺,下筆一瀉千裏,免不了有飄飄然之感。

第一日,順利考完。

第二日的考場移步北校場,這也是大宋拱衛京城的四大禁軍的訓練場,演武場,最大可容納上萬人的軍陣演武。校場規模很大,還有兵營,糧倉,庫房,一應俱全。點將台上,韓德勤出現在了眾舉子面前。朗聲道:“今日考核,武器,騎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