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要發達的太史局(第3/4頁)

他對韓公廉道:“韓兄,且不忙。給陛下的獻禮,不能出紕漏。不如先給戶部送一座,他們管著錢,要是能盡快拿來朝廷的撥款,也好大幹一場。說不定,這將來還是一門大生意。”

“生意?”

韓公廉有點傻眼,座鐘的模型還能成為生意?

但蘇頌已經聽明白了,頷首道:“公廉,你就聽人傑的,準沒錯。”

李逵最後囑咐道:“蘇大人,韓兄,我就一個要求,零件盡量減少,簡單,實用,在保證座鐘的精準的同時,盡量降低制造成本。”

“李直秘,你真想賣啊!”韓公廉傻眼了,他原本以為李逵不過是來鍍金的,沒想到是皇帝派來領導太史局來致富的,這……總感覺太史局要發達了的樣子。

韓公廉拍著胸脯道:“還請李直秘放心,老韓別的沒本事,設計精簡一座走時鐘,還是可以辦到的。還請大人給此法命名。”

“不如叫李氏擺臂?”蘇頌在邊上提議道。這完全是要給李逵揚名。

李逵哪敢答應,選了個本來的名字,道:“就叫鐘擺!”

“鐘擺好,鐘擺形象。”韓公廉贊美道,絲毫沒有他作為技術男的尊嚴已經崩塌了。

“要是此事成了,本官給你在陛下那裏請功!”李逵大包大攬道,在他看來,時鐘絕對是這個時代所有有錢人都無法繞過去的奢侈品。要是能將價格打壓下去,鄉下地主,普通城市中產或許也會為一座能夠精準記錄時間的機器而瘋狂。

而對李逵來說,這也意義非凡。

因為技術的進步,總是需要跨時代的工業品。

“謝大人栽培!”韓公廉喜色難以掩飾道。

反倒是在旁的蘇頌對李逵的表現若有所思,似乎很滿意,更又像是給政敵使絆子的得意。

原以為李逵在商場順風順水,甚至還弄出了雪花鹽這等吸金巨獸。但太史局都是些固執的技術人才,性格沒有文官圓滑,底蘊沒有武將深厚。李逵一個讀書人,恐怕要在這地方走麥城。沒想到,李逵僅僅是提出個建議和設想,就將困擾了太史局多年的技術難題給破解了。

李逵用一個小技術,就改變了太史局對李逵這位直秘的看法。原先,就連韓公廉都認為李逵是外行領導內行,屬於太史局上頭派來撈功勞的新貴。

當然李逵的這個新貴是打引號的,他似乎是被引導者一步步和太史局綁在了一起。雖說,建造鐘樓是他提議的,但一個直秘而已的小官,還能改變皇城的布局不成?

要沒有大佬們的推動,李逵根本就不可能如願。

而推動的原因也很簡單,李逵能文能武,文就不說了,蘇軾教導出來的人,差也差不到哪兒去。殿試探花雖有僥幸的成分,但他聖眷正隆,皇帝的心思不能不考慮。

關鍵是,怎麽安排李逵的官職,才是大佬們最為糾結的問題。李逵很有想法,他要是做親民官,很容易做出政績。而且善於商業,一旦讓李逵出名,就是另一個王安石。這樣的後果,就連章惇都會擔心。更何況,李清臣等人對李逵也很不放心。

因為李逵身上還有另外一個烙印,帝黨。

他不屬於變法派,也不屬於保守派。李逵完全是皇帝提拔起來的新人,紅人。

一旦李逵做出了政績,皇帝會迫不及待的提拔李逵。

給四京的通判,這合乎規矩,但卻很容易讓李逵在幾年內就竄上來,成為朝堂高官。李逵打仗的水平不知道,但他武功高強,很容易獲得將門的好感。安排去邊塞,也讓人擔心他趁機撈取功勞。而太史局這個破落戶,論體量,微末的前程而已,只要能讓李逵在太史局折騰三年,也不至於讓他因為軍政功勞大,而快速提拔起來吧?

說白了,在官場高層都有了一個共識,李逵的官職要壓一壓。

這也是為什麽李逵得到了貼職直秘閣,也得到了散官,卻一直沒有差遣官官身的原因了。

沒人願意李逵管事。

就連蘇轍……似乎也不願意。

所有人都等著李逵這個莽撞的小子,在太史局撞地一頭包,灰溜溜的夾著尾巴做人。卻沒想到,李逵上任才幾天,就將領頭的韓公廉收服了,皇太史局更是對李逵推崇不已。

“樞相,出大事了。”張商英慌慌張張的走進樞密院,進了正堂,對高座的李清臣大呼小叫道。

李清臣微微蹙眉,放下手中的筆,訓斥道:“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

“是這樣的,李逵竟然把太史局那幫刺頭都整服帖了,如今太史局的人逢人就贊李逵,咱們的計劃,似乎落空了。”張商英對李逵一百個不滿意,但他也不能在李逵沒有表明立場,沒有在官場做出天怒人怨的事之前,就將李逵一腳踢出京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