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假殿試之名

“吉時到!”

鐘鳴聲響起,如同枯木一般坐在大典左側的李清臣站了起來,拿出了考題,給身邊之人,朗聲道:“發卷,開考!”

很快,考題被謄寫成好幾份,放置在大典的各處。

紹聖元年,總共有609名貢士,每人都是一張書案,一張草席,隔開距離在大殿中參加考試,將整個大殿都擠的滿滿當當的,排名三百之外的,還被安排在大殿之外了。考題終於千呼萬喚出現的那一刻,不少人都愣住了。

問政題都差不多,也沒什麽好說的。

比如說刑案的題目,就是問律法的條文。

收稅的題目,就是拷問士子對於稅率的學習。

題目也不多,加起來就十題左右。

寫的快的考生,半個時辰之內,就能完成所有的問政題。

但是策論題目就不一樣了,這是主考代皇帝問策,或者是皇帝親自出題。

紹聖元年的題目是:

“朕惟神宗皇帝躬神明之德,有舜禹之學,憑幾聽斷,十九年之間,凡禮樂、法度所以惠遺天下者甚備,朕思述先志,拳拳業業,夙夜不敢忘。今博延豪英於廣殿,策之當世之務,冀獲至言,以有為也。夫是非得失之跡,設施於政而效見於時。朕之臨禦幾十載矣,復詞賦之選,而士不加能;罷常平之官,而農不加富;可雇可募之說雜而役法病,或東或北之論異而河患滋。賜土以柔遠也,而西北之侵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賈之路不通。至於吏員猥多,兵備利闕,饑饉薦至,寇盜尚蕃,此其故何也?夫可則因,否則革,惟當之為貴,夫亦何必焉?子大夫其悉陳之無隱。”

什麽意思呢?

先是吹捧了一番神宗皇帝的才能,舜禹之學。這可是做皇帝的最高標準了,當皇帝的都夢想著達到堯舜禹湯的水平,受萬世敬仰。然後說神宗皇帝的親政和功績,從變革科舉的選士辦法,到變法中的《募役法》、《青苗法》等等,卻筆鋒一轉,說到了變法的結局並沒有達到預期。

讓後讓士子們寫策論,為皇帝排憂解難。

李逵瞪著眼珠子,怎麽都看不出來,皇帝還需要排憂解難的需要。這擺明了是要讓人被變法失敗而背鍋,說白了,就是以殿試為名,亮刀子殺人誅心。不僅要讓保守派背鍋,還要摁死保守派。這讀書人的心腸也太壞了。皇帝不會沒看出來這其中的關系吧?

都將自己老爹比成了舜禹,還用告訴他大道理嗎?

舜禹時代,夫子還沒有出生,他們是蠻王而已,不知禮儀之美,不知禮樂之重,不知仁德之厚?

這麽寫肯定沒問題,但絕對要倒大黴。

反倒是馬昱看到了題目之後,卻陷入了沉思之中。心說:“策論雖說了變法,但卻提出了變法的不足之處,選鹹湯團,還是選甜湯團?要命了,這是一道立場題。”

不僅僅是他,很多士子都緊張了起來。

朝廷的殿試,皇帝來了,滿朝文臣之中,有頭有臉的都到了。

如果這時候選了變法派,得罪保守派。選擇了保守派,變法派肯定不樂意。

關鍵是,皇帝是什麽心思?

至於大殿上的範純仁和蘇轍,還有章惇、蔡卞、曾布、李清臣,明顯的站在兩個陣營之中。明眼人都看出來了,變法派占據人數上的絕對優勢。但同時,保守派也沒有全部都下去。還有個呂大防,護送宣仁太後的靈柩落葬之後,告假回了藍田老家啃小米飯去了。

要是呂大防在場的話,應該能夠三對四的局面,表面上變法派銳意進取,但保守派執政將近十年,見招拆招,也不是隨便可以揉捏的軟柿子。

除非皇帝下場!

皇帝準備下場了嗎?

馬昱心裏也是七上八下的,雖說李逵告訴他,皇帝希望在殿試有人能夠站出來,立場鮮明的支持變法。

但真的將自己的仕途賭上去的時候,他卻遲疑了起來。

扭頭看向不遠處的畢漸,這位不緊不慢地開始在草稿上落筆。

心裏也開始著急了起來。

而李逵和範沖座次也很顯眼,殿試就不存在打亂考號,也不存在舞弊的情況出現。皇帝都在上頭坐著呢,題目還是現場出的,自然不存在舞弊的可能。至於排名,是讓皇帝看到貢士的長相,好讓皇帝有所印象。

範沖早就想好了寫什麽。

他壓根就不能順著皇帝的心思去寫支持變法的文章,他真要是怎麽做,就不會將狀元讓出去了。

紹聖元年的狀元,真不好拿。

至於李逵?

他也沒有朝著對神宗皇帝歌功頌德那條路上走,也沒有想過踩著元佑黨人不放。而是另辟蹊徑。他腦中空明一片,早就有所準備。李清臣不是說變法的不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