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心頭好

別說執政官兼副相範純仁主持沂州解試,就算是主持崖州解試,他也堅信他出的這份考題會原封不動的送到汴梁,進入宮中,放在小皇帝的案頭。時間不會超脫三天。而且圍觀者至少不下於三五人,比如說章惇、蔡卞、曾布等等。

那麽肉戲就來了。

這份考題會給小皇帝什麽訊號?

小皇帝該如何處理老臣和新臣之間的關系?總的來說,範純仁認為保守派對於皇帝是有功勞的,而且還是大功勞。至少保守派將大宋王朝原原本本交到了小皇帝的手裏。而且還是一個相對政局平穩,百姓富足的王朝。這就不得不說些功勞方面的事了。

他總不能告訴小皇帝,自己多大的功勞吧?

用成王和周公的故事能夠很好的詮釋這些年保守派對小皇帝的愛護之心,至少擁立皇帝的時候,大家都出力了。總不至於要幹出卸磨殺驢的勾當吧?

這時候最妥帖的不是邀功,而是講感情。

沂州的考題就是——成王幼,不能蒞阼。周公相,踐阼而治。

這句話出自《禮記·文王世子》。

當年周公為了輔佐成王,自己的封地都沒有去管理。最後成王長大了親政了,還政於成王,功成身退。雖是叔侄,但又是君臣,君臣恪守禮義忠孝,皆大歡喜。這才是一個明君該做的事。也是提點小皇帝,不能太由著改革派胡來,冤冤相報何時了,要和諧,不要鬥爭。

範純仁相信小皇帝看到這句話,肯定會淚眼朦朧,感動的不能自己。而他的小算盤自然是打地啪啪響。別看保守派都是太皇太後的人,但太皇太後總該是小皇帝的親皇祖母吧?聽她老人家的,就是幫你、愛護你啊!

這些年忍辱負重,豈是浪得虛名?

這也是李逵說‘無恥’的原因,眼瞅著廟堂之上劍拔弩張,你堂堂三朝元老,竟然跪了?太沒節操了吧?

我家師叔祖都準備上場搏殺了,您老作為戰友,竟然幹起賣隊友的勾當。您老的良心難道真的就不會痛?

同時這也是李雲氣得半死的原因,說好了考題是——君子所,其無逸。這道出自《尚書》的題目,引申出來就是勤儉持家,以簡為政的道理。怎麽一轉眼變成了君賢臣忠的戲碼,您老變得也太快了。可即便要變,告訴一聲啊!動不動就換題目,人與人之間,還有沒有最起碼的尊重和信任了?

當然,什麽考題對李逵來說都不是問題。

不就是寫論嗎?

議論文格式套上去,再不成,自己閉關琢磨一陣八股文。雖說八股文曾經飽受批判,但文章的格式非常有調理,暗含官府公文的條理之美。只要拿出來,不敢說驚為天人吧?至少能夠吸一波睛。

“昔成王年幼,群臣居功,危如累卵,旦夕有覆滅之厄……”

李逵在草稿上寫了起來。

擡頭看不遠處的李雲還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大宋的解試規模不比明清的鄉試,五六十,甚至七八十個縣的秀才同場競技,幾千人趕考,錄取一百多人。必須要一座規模宏大的貢院才能容納考試。

大宋有的州治下只有兩個縣,大一點的就四五個縣,規模小的可憐。解試的規模相比縣試也大不了多少,州學就足以容納所有的考生。

而且大宋對舉子選拔並不太重視。主要是沒有必要,各地都在送來參加省試的舉子,啥樣的沒有?

真正有才華的,能力出眾的學子,那個不是在官辦頂級書院讀書,獲得推薦之後,直接升入太學深造?留在本地的學子,質量都不怎麽樣。除了幾個特別的地區之外,大宋的解試也不過是一場官民同樂的聚會而已。

比如說開封府解試,應天府解試,那是人腦子打出狗腦子的生死場,自然大為不同。

好在這兩個地方的解試名額出奇的多,至少不會讓學子們有種不爭頭籌,就會名落孫山的擔憂。

半場休息。

範雙親邁開小短腿,偷偷摸摸地出現在考場。

看到李雲的書案上放著昨日一樣的吃食,頓時開心地眯起眼睛,小碎步甩地飛快,下一刻就坐在了李雲的對面。

李雲自喻為是個恩怨分明的漢子,瞪了一眼雙慶之後,就埋頭繼續吃飯。也不管雙慶的小爪子放在了他的醬肉上。

可惜,心情糟糕之下,胃口不佳。吃不了那麽多。再則,李雲的午飯是按照李逵的標準做的,在吃飯上,他撐死也比不過李逵。剩下很多,烙餅,醬肉都剩了大半包。

雙慶有種被幸福包裹的欣喜,對李雲道:“雲哥兒,你還吃嗎?不吃我帶走了。”

“不行,你能吃,但不能帶走。”

李雲伸手攔住雙慶,憤怒的眼神中流露的無盡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