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讀書人罵街(第2/3頁)

“你不過是個士子,卻敢在科場蠱惑其他士子,該當何罪?”

……

周元一連串的質問下去,譚敏確實難以反駁。縣試取於不取,都在閱卷的主考官的手裏。而地方上的考試,都是地方官為主考官。縣試,解試,都是如此。還沒考試,就得罪主考官,譚敏的這次縣試恐怕已經兇多吉少了。

譚敏眼看就要被嚇退了。

李雲探出腦袋對隔壁考棚的李逵道:“二哥,這些憨貨要是被逐出考場,我等成功的可能是否大大增加?”

李逵愣住了,面色古怪的看著李雲,隨即點頭。

還沒等他警告李雲,李雲這廝竟然跳出來聲援周元:“縣尊,膽敢質疑朝廷掄才大典,這些人如何能為朝廷所用?”

“逐出考場!”

“逐出考場!”

李雲帶頭喊了兩句,突然間應援者不少。似乎也看出了其中的便宜。因為敢於站出來質疑考題的,都是縣裏才學比較好的一群士子。真要是來充數的士子,考什麽都不在乎。只有才學不錯,有解試希望的士子才會對考題特別在意。

科舉三年一次。

詩賦所占的比重很大,仁宗時期,甚至只要詩賦為上,就能直接中進士。

士子們憋了三年,整出幾十首詩賦,耗費不知道多少精力,卻突然一句今年不考了。這就像是一個復讀了三年的考生,按照考綱兢兢業業的學習,三年後下場,心中想著是一舉成名的機會。突然主考官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讓他三年的苦功付之東流,誰能接收得了?

站在譚敏的士子少說也有二三十。

而參加沂水縣縣試的士子呢?

總數才一百多。

一下子將四分之一的士子淘汰,余下的人豈不是通過縣試得機會大增?

譚敏這時候是退也不是,進也不能,要說退讓,豈是讀書人所為?立場呢?氣節呢?節操還要不要啦!

可要是繼續和周元頂著來,豈不是他耗費三年苦功,卻最後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他也想解試入京,省試出貢,殿試揚名,成就人前顯貴。這連老家都沒有走出去,就要被絆倒在地上,豈不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不能。

絕對不能讓這些渾人得逞。

譚敏可不記得沂水縣的士子裏,有李雲這樣的面孔。在他看來是生面孔的人,都是才學不怎麽樣的繡花枕頭。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真要是有才學的,自然會向自己靠攏。想到這裏,譚敏果斷低頭:“縣尊,學生錯了!”

“錯哪兒了?”

“不為官宦,私議朝政!”

周元還真不能聽李雲的,將一群人逐出考場。畢竟不是一個兩個。真要是這麽做,他這個縣令,恐怕要被上司拉過去訓斥一番。考評也會很糟糕。他可不想一直當縣令啊!

周元沉著臉道:“念在你是初犯,既知錯,還不去參加考試!”

“學生謝過縣尊大量。”

一場風波,突然就停下來了。這讓看熱鬧的人大呼不滿。可不滿又能如何?他們都是學子,周元可是主考官,真要是故意刁難,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考試在的銅鑼聲中開始。

題目都是五經題的經義,數量足有四十道。上午二十題,下午二十題,寫完就可以交卷。

說起來,經義反而是科舉之中最為簡單的一科。畢竟都是死記硬背的學問,只要肯花苦功,自然能夠通過。五經題就是《易經》、《尚書》、《周禮》、《禮記》、《詩經》五部書,也稱為大經。大經題就是從五經題中選出摘句,按照朝廷規定的解釋,來寫出意思。比如說,題目:‘已事遄往’。應答就該是:出自《易經·損》,初九,其道上行,應實為益上而損下,實為取舍之法。故曰:尚合志。

都是這一類的題目,幾個字的題目,就要寫上一大段。

考完之後,考官評論對錯,發布在縣學外頭的墻上。要是沒通過,第二場就不用來了。

對於普通學子來說,這些題目的數量已經很多了。

李逵埋頭苦寫,真的是苦寫。以前還有墨義,但自從王安石變法之後,被取消了。當初墨義被取消之後,似乎……對了,師祖蘇軾還寫文章去罵王安石了。取消了墨義和詩賦,最終卻讓經義題目增加了一倍之多。

好不容易寫完上午的題目,對李逵來說,難度並不大。都是死記硬背的題目,真要是連這點苦功都不肯下,也不用參加科舉了。

寫完之後,李逵瞪眼看向了衙役,道:“封卷!”

“二爺,不再看看!”

“有甚好看的?”衙役無奈,只好討好的將李逵的卷子封存起來,等待下午新的考題出來。

而李逵從食盒裏拿出吃的,一一擺上了案頭。食盒是胖春準備的,自從倆家定下了親事之後,胖春也不再避諱,還沒過門就以嫂子自居。給李逵準備的食盒不可謂不豐盛,就算是酒宴也不過如此。當然,李雲的食盒和李逵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