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蘇門下場(第2/3頁)

當然,晁補之心中也暗暗使壞,琢磨著是否給師弟周元通通氣再說,別讓李雲這小子蒙混過關了。不過按照周元的臭脾氣,估計遇到了李雲,恐怕非一頓板子不能消除心頭之恨。

生死劫?

把縣試當成生死劫的玩意,是讀書的料嗎?

李逵對此很懷疑,不過他也不去和李雲糾纏不清,將自己的文章交給了晁補之道:“師伯,弟子的也寫好了。”

“我看看!”

不同於李雲,晁補之面對李逵要謹慎的多。顯然,李逵要比李雲難對付的多。也奸滑的多了。

晁補之讀了一陣,有點奇怪,文風似乎有點是曾相識,可是轉折,問策,都似乎沒有問題。就是文字需要雕琢一番,言辭上有些讓人誤解。只不過,這樣的文章已經很不錯了。晁補之也不是神,沒有一眼看出李逵文章的毛病,也沒有什麽稀奇的地方。

不過他認準了李逵也抄襲了文章,就是一時想不起來,突然,他腦子裏劃過一個人來,癸卯科劉進,只不過這位已經已故,這才讓他一開始沒有想起來。

“癸卯科進士劉進的殿試策論,還有兩個人要說出來嗎?”

晁補之冷冷的看著李逵,後者懊惱道:“還是露相了,看來還要多琢磨。”

隨後,高俅也過來交卷了,只不過高俅的文章比李逵的還要遜色一些,被晁補之一眼就看出來了。

看完了三篇文章,李雲是直接照搬照抄,怪不得開考之前李雲問晁補之,是《孟子》題嗎?原來毛病都出在這裏,估計這家夥就背了一篇《孟子》題的策論,根本就沒得選,考試才如此利索。

高俅的好一些,但抄襲的痕跡很重。

至於李逵?

這位要成精了,只要李逵繼續下苦功的話,很可能過些日子,晁補之都看不出文章抄襲的痕跡出來。段落的銜接也尚可,至少不會給人很突兀的感覺。這時候,晁補之才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三個後輩,眼瞅著走歪了,他這個當長輩的說什麽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萬劫不復。

這也是策論的妙處,說來說去,策論的核心就兩個,道和術。道是天道,是萬物的規律,但虛無縹緲,很難琢磨。術是辦法是手段,歸結起來容易。而策論一般都是從這兩方面入手。以古鑒今,尋找解決之術。所以,策論這種文章,只要背誦的足夠多,很容易就能從好幾篇文章中借鑒出一篇文章來。而且只要範文的水平足夠的話,一般拼出出來的文章不會太差。

這是李逵給自己找的捷徑。當然,要是這條路走不通,恐怕他又要傷腦筋了。靠著進獻雪花鹽秘方,甚至鹽田法來獲取官職,終究是落了下乘。

同時,晁補之反對抄襲,那是有原因的。

一來,他是一等一的讀書人,屬於娘胎裏就識字的那種,認字一關都沒費功夫,三十多歲下場之後,才學積累都足夠他考中進士。二來,真要是被主考官看穿了,背上一個科舉舞弊的罵名,等到才學真的積累到能夠中進士的時候,也完了。恐怕沒有一個考官敢將李逵等人錄取。

省試取貢的卷子選出來之後,糊名也會被揭去放榜。到時候看到李逵、李雲,高俅……這三人曾經劣跡斑斑的宵小出現在名單裏,誰敢錄取。雞蛋裏挑骨頭,也要把這個人刷下去不可。甚至一旦引起朝廷的震怒,終身剝奪了他們的科舉資格也不是不可能。

豈不是貽誤終生?

背誦範文是一條捷徑,但是這條捷徑在晁補之看來,對學問一途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是遺禍無窮。最簡單的來說,背誦範文能夠增長學問嗎?

肯定不能。

看的書少了,體悟也就少了,對於大道的理解也就少了。這樣的人,有什麽前途可言?

晁補之作為長輩,他覺得有必要給幾個後輩豎立一個正確的道德觀。

用科舉的錄取辦法是無法打動他們幾個,晁補之覺得就李逵這幾個對科舉費勁巴拉的勁頭,說他們不是官迷,自己也不信。

晁補之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覺得從理想上來拷問他們,可能收到不錯的效果。於是,沉吟一陣之後,晁補之開口道:“你們幾個可有畢生之願?”

“當官。”

“當官。”

“當官。”

出奇的一致,這讓晁補之非常欣慰,覺得自己找到了幾個人的命門。他神情淡然的悠悠道:“當官可不容易。可師伯要問你們,當官之後想要做什麽?”

按照正常的套路,讀書人應該激動不已的表明自己讀書的立場。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之類的就很應景。然後晁補之告訴他們,沒有才能,沒有學識,當官也做不到為百姓做主,為帝王分憂,然後巴拉巴拉的說一通讀書的大道理,從靈魂深處對他們的道德觀重新豎立一遍,差不多也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