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又到分離灑淚時(第2/3頁)

童貫叫了李逵一聲,語氣有點遲疑,他倒不是沒認出李逵,而是覺得李逵這廝太神奇了,怎麽一轉眼就投入蘇門,並且在蘇軾的家裏讀書了。這是什麽待遇?

親孫子的待遇好不好?

童貫說什麽也想不明白,為什麽李逵會在大半年後,出現在潁州?還投入蘇門?之前,童貫知道的消息,無非是他去沂州為劉貴人辦事的時候,路上遇到了李逵,被李逵奚落了一通。之後沂州城內,李逵大殺四方。

就童貫二十多年的宮廷修羅場生涯練就的一雙醒目招子,李逵這廝的人生成就早就已經注定了。

武夫。

沒腦子的武夫。

沒腦子,還會當成棄子的武夫。

反正,李逵是個灰灰。這是童貫對李逵的一貫理解,就算是李逵是讀書人,他也認為這一定是李逵迷惑人的假象而已。天下哪裏有李逵這樣的讀書人?

之所以在沂州的時候童貫沒有拆穿李逵,是看在了劉葆晟對李逵的重視的份上。畢竟,那可是劉貴人的親爹,真要是不知好歹的說李逵是個假的讀書人,豈不是讓劉葆晟,劉老爺子下不來台?逼著他承認自己有眼無珠?

可當童貫在蘇軾的家裏看到李逵的這一刻,他發現自己眼瞎了。

自己多年在宮中練就的火眼金睛,完全是個睜眼瞎。

頗受打擊的童貫頓時對李逵好奇了起來。同時也驚嘆造化弄人,李逵是憑什麽讓引起蘇軾這樣的讀書人的青睞?養在家裏,這對讀書人來說,等於是告訴他人,李逵是他的繼承人之一。當然不是繼承蘇家的家產,而是繼承蘇軾的才學。

不得不說,李逵徹底勾起了童貫的興趣。

童貫對李逵產生了興趣,但是李逵卻沒有對童貫有任何的好奇之心。他也說不準童貫以後會怎麽樣?畢竟,按正常歷史,在宮中無法收到提拔的童貫去了杭州,給趙佶收羅了大量的書畫之後,才獲得重用的。可是此時的童貫,已經通過劉清菁,搭上了宋徽宗他哥的大船。他還會是那個執掌大宋西軍二十年的大太監嗎?

雖說歷史沒有改變,但歷史中的人物發生了改變。

童貫還不值當李逵去琢磨,反正琢磨一個太監,總是讓他心裏頭乖乖的有點異樣。

發現李逵竟然連童貫都認識,蘇軾大為吃驚,他腦子有點轉不過彎來,童貫是沂州人?沒聽說過。

或者是李逵去過汴梁?

百思不得其解的蘇軾開口道:“人傑,你認識童公公?”

“沒錯,半年前在沂州見過一面,當時童公公差點被章相弄死……”

要不是蘇軾在邊上,童貫絕對會暴起,什麽叫差點被弄死?會說話嗎?當時章惇壓根就沒有對他有敵意好不好?

要不是李逵太野蠻,自己有可能打不過他……別有可能了,肯定打不過他。要不然,童貫非要讓李逵知道,大內第一高手的厲害。

此時此刻,童貫有點想要拂袖而去,可架不住蘇軾他得罪不起。誰讓太皇太後是蘇軾的蘇迷。目光從李逵的身上落在了李雲的身上。李雲是個挺敏感的小子,他後知後覺的感覺到自己似乎又做錯事了,好在那個下巴上黏了胡子的太監終於不用吃人的眼神盯著他。反而盯上了李逵。

可是,最後童貫似乎還是注意到了自己。李雲內心糾結不已,決定補救一番:“那個,剛才我不是有心的哈!”

“不礙事,我本來就是個太監。沒胡子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童貫心頭流著淚,當初要不是在潁州路上自己被李逵氣的夠嗆,一不留神拔掉了一綹胡須,他至少不用出門的時候黏上假的胡須。畢竟,下巴上的胡須雖然少了些,但卻是自然生長的胡須,很難得。他入宮年紀比較大了,而且練武多年,身體上和其他宦官有些不一樣。

胡須,可能是他在宮中最為特別的標志了。

可是,當初被李逵氣地拔掉了一綹胡須之後,他下巴上的胡子不對稱了。可他又舍不掉全部拔掉,只能喬裝打扮。

這不,才讓李雲看出了端倪。

李雲覺得童貫慈眉善目的樣子,已經不怪他了。太監的臉,六月的天,比小孩都多變。童貫就算是做出任何情緒表情,李逵都是不相信的,但是李雲卻相信,不僅相信,還覺得自己應該補救一二。於是李雲開口道:“那個公公,以後你黏胡子別用皮膠。用魚膠。因為魚膠不會發硬,能用很長時間。而皮膠會發硬,幹了就往外翻,一看就是假的。”

童貫氣地眼冒金星,對李逵的好奇心也沒有了,氣鼓鼓地對蘇軾告罪道:“學士,奴婢身體不適,先去休息了。”

“過兒,去給童公公安排住處。”

“是,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