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布衣宰相

“臣,高公繪。”

“臣,高公紀。”

“見過聖母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高正儀擺擺手道:“你我都是至親,就不用多禮了,還是叫我姑母聽的順耳。”

“是,姑母。”

高正儀的人生起點很高,高到什麽程度呢?還是女娃的時候,就被她姨母給相中,準備給他姨夫做小。要是在尋常人家,肯定是從靈魂深處被譴責的卑劣行徑。但她姨母是曹皇後,她姨夫是仁宗皇帝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天家的事,就算是做的再過分,也沒人敢說。

說起仁宗皇帝,也是倒黴。自從親政之後,前半生兢兢業業,將西夏對大宋的威脅化解之後,還想著改革大宋的朝政,徹底解決大宋朝政負擔最重的兩個致命問題,冗兵冗官。

於是,對抗西夏有奇功的範仲淹就被他相中了。範仲淹也是投桃報李,上書仁宗皇帝,《答手詔條陳十事疏》,俗稱‘十條疏’,解決朝廷從任命官員,恩蔭制度,抑制土地兼並,緩和國庫的支出等一系列問題。

可惜,不到兩年時間,朝堂上反對者遍布。新政不得不最後無法下達到地方,最後不了了之。

政治生涯遭受重挫的仁宗並沒有一蹶不振,可是年過不惑之年的仁宗皇帝發現,自己沒兒子。於是,後半生他雖然還有壯志,但不得不被生兒子大業給耽誤了。

再說,曹皇後也是心酸。自己沒兒子,連帶著宮裏的嬪妃都沒有兒子。不是說仁宗皇帝沒有過兒子,有過,還不止一個。問題是沒養活大,都夭折了。眼瞅著自己丈夫的年紀越來越大,沒有兒子繼承皇位,豈不是要便宜了宗室裏,那些整日給丈夫添堵的親王郡王們嗎?

襄陽王小豬仔似的生了三十幾個兒子,把當皇帝的丈夫氣地眼圈都是紅的。

高正儀是曹皇後姐姐的女兒,從小就出落的討人喜歡,長大了更是個難得一見的美人。加上曹皇後把高正儀當女兒養,更是疼愛的不得了。與其讓丈夫跟著別的騷蹄子鬼混,還不如便宜了自己家的侄女。存著這個心思,曹皇後決定將高正儀收入仁宗皇帝的嬪妃之中,給一個正式的的名分。

好在仁宗皇帝對從這個小長在自己跟前,當女兒養的高正儀有點下不去手,才嫁給了英宗。

可以說,高氏從小就生活在宮中,一直沒有出去過。

這也是她的特別之處,兄弟姐妹她也有,但是親近上就難說了。

一個能夠恰如其分的處理家族,皇族,乃至朝堂關系的太皇太後,不被稱頌是絕對不可能的。就算是高家因為高正儀的入宮,家族快速崛起,但相比其他外戚,高家並沒有在汴梁做出過分的事來。

被姑母召見。

高公繪、高公紀倆兄弟有點戰戰兢兢。平日裏,他們的姑母並不會派遣身邊的親信來家裏找他們。顯然是急事。

對於在政權風暴眼中的外戚來說,急事很可能是要命的事。

所以,兩兄弟心急火燎趕來,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姑母,一聲不吭的站著。

太皇太後高正儀微微嘆了一口氣,這兩個侄子比自己的兄弟高士林都不如,等到自己百年之後,如何能夠撐起高家的一片天?

“你們可知道我高家在潁州還有什麽旁枝嗎?”高家祖籍亳州,自然不可能有嫡子去穎州發展。要不是旁枝,就是被家族懲罰放棄的子弟,才可能去穎州。

“潁州?”

高公繪、高公紀面面相覷,心說:不會這麽巧吧?他們的府邸剛剛有個潁州的親戚來送錢,一出手就是十萬貫。豪氣的不得了。難不成,剛收錢,就出事了?

可送上門的錢,還能讓出去?

這錢收了才沒幾天,就讓姨母知道了,可問題是,這不算大事吧?最多也就是親戚之間的禮尚往來。

高公繪陪著小心道:“啟稟姨母,是有一家親戚,從宗族分出來去了潁州,已經有兩代人了。如今是第三代,正好在京中,姨母是否要見一見?”

太皇太後嫌棄道:“算了,不見的好,免得惹一身的麻煩。”

這也算是當姑姑的提點了兩個傻侄子。什麽都不明白,光知道撈錢。當然,大宋的撈錢方式不是貪汙,而是合夥做生意,旱澇保收的那種,吃幹股,做無本的買賣。

蘇軾在奏章之中說了太多不利於舊黨的事,而這些事確實很讓人頭痛。因為《青苗法》的廢除,各地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直接導致的是大量失去土地的百姓流離失所,從鄉間田頭,去城裏謀生。而他們的土地,從原本要承擔沉重徭役,賦稅的狀態,變成了大戶們的產業。

有功名,甚至家族有功名的大戶,都不需要納稅,或者只需要繳納很少的一點稅收。而徭役更是全部免除。導致各地能用的徭役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