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激怒老實人(第2/3頁)

接下來的兩日,李逵不斷的謄寫錄入數據。

隨著一筆筆的數字錄入,李逵還制作了一張穎州糧價撥動表。

穎州只有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糧價異常,而這三個月的時間,正好是青黃不接的時間。百姓手中沒有余糧,市面上的糧食價格開始瘋漲,會維持到將近百貫的程度。因為時間太短,就算是引起官員的重視,等到糧價回落之後,最後也會不了了之。

“小師叔,你看這裏,三四五三個月時間,糧價突然攀高。而我同時發現,這段時間也是土地交易最為頻繁的一段時期。”

李逵指著走勢圖,而蘇過一臉凝重,心頭卻慌得一逼。他看不懂,看不懂坐標,看不懂李逵劃出的走勢,他什麽也不知道。

可讓他更慌張的是,他居然是這個四人小組名義上的決策人。

李逵繼續說著:“穎州擁有人口四十萬,其中十萬人脫離了土地,也就是說,種地的百姓有三十萬人。暫時先剔除這些人,假設他們不需要購買糧食。十萬人三個月的口糧需求差不多就是十萬石。而糧食波動造成這些人多支出了將近一貫錢的之處。因為數字不算太大,大部分人都能勉強渡過。”

穎州是大城市。大宋之前的唐朝,全國有一百萬人口的超級城市1座,長安。超過十萬人口的城市5座。但是大宋發展一百年之後,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5座,十萬人口的城市52座,穎州過幾年就會升格成府,自然也是這52座超級城市之一。

所以,穎州有足夠的消費需求,一點不用擔心。

“可是他們沒有土地啊!”

蘇過皺眉不已,他總覺得李逵說的有點不在點上。

李逵笑道:“小師叔,你要聯系這看。六月份是夏糧開始采收的季節,按照其他州府,這段時間也確實是糧食最低的時候。大概在二十文一鬥左右,一石糧兩百文。但是我發現治市官的記錄裏,穎州這時候的糧價只有不到十五文,有時候只有十四文一鬥。”

“這就導致一個六口之家,擁有十畝水田,一年產出30石糧食,投入一成,每口一年口糧3石,最終能夠用於其他支出的變現資產,去掉1石左右的糧稅。也就是糧食大概只有8石。即便賣給糧商之後,獲得的錢1200文,同時人頭稅每人120文,永遠可支配的錢只有720文,按照一貫兌換770文來算,一戶擁有六口人的自耕農,一年可以用來支配的收入僅僅只有半貫。其實還要去掉買鹽的錢,這是必要開支,可能留給這家人的收入沒有盈余,反而會有所虧欠。”

得到了這麽一個結論,蘇過都驚呆了,突然驚叫道:“李逵你是說,農戶很可能賣掉了口糧?”

李逵黑著臉點頭道:“沒錯。同時,我可以斷定,義倉在夏糧剛下來的時候並沒有購入糧食,而是等了一個月。因為義倉的采購糧價在25文,這是夏糧繳納之後一個月的事了。損失的是官府的錢,但得益的米商和倉監等人。這一個月,也是穎州幾家米鋪購入糧食的時間點,他們可以將糧價壓的很低。導致很多急於還賬的百姓,根本就無法獲得還賬的能力。一旦把口糧都賣了,或許也僅夠還賬,但是他們的生活怎麽辦?”

“穎州地方的借貸倒是和其他地區差不多,月息六分。這麽大的一筆利息,普通百姓一年收入都不夠還賬,怎麽可能將抵押的土地拿回來?只要三年,這家農戶就破產,徹底成為無產之人。”

“而這些土地就不得不落入了米商,倉監這些人的口袋之中。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幫人雖然斂取了數量驚人的財富,但是他們一開始根本就沒有多少本錢。很可能他們的本錢來自於元豐八年的那次大火,那年神宗皇帝大行,沒有人會在意燒毀了五萬石糧食。”

蘇過終於看明白了一些,坐標這種知識,只要弄明白了其中的關系,就能看出點眉目。蘇過的腦子很好用,至少在高俅一倆迷茫的時候,已經趴在走勢圖上比劃了一陣。

良久,蘇過擡頭看向李逵,問:“這麽說來,我們只要解決了這三個月的糧食緊張局面,投入十萬,哦,不,只要六萬石就能解決穎州百姓的困境了嗎?”

“小師叔,你想簡單了。”按照正常的想法,確實是這樣:“官府即便投入了糧食,也不能解決困境。因為官府只能通過糧商來銷售糧食,你認為穎州的米商還有幾個是幹凈的?他們就算是咬著牙,也要將市面上的糧食都收入自己的糧倉之中。為此,他們不在乎錢財。”

“另外,小師叔,你可能不知道民間的借貸方式,一畝地值五十貫,作為質押物,沒有人能夠借來五十貫。由於高額利息存在,很多百姓是缺多少錢,借款多少錢。有時候是十貫,有時候是五貫。以十貫為計算,一年之後還款20貫,但是兩年之後還40貫,三年之後就是80貫……一旦三年無法還款,抵押物就絕對不可能再收回來了。失去了土地之後,這些百姓要麽在原來的土地上繼續耕種,但是身份變成佃戶。要麽就遠走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