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火光

實事求是的講,溫敦思忠絕對冤枉了一個人。

四個被溫敦思忠認為拋棄了他的人裏面,韓世忠和李彥仙自不必多言,真就是視他為無物。而他多年的小兄弟,幾乎跟他一起在阿骨打帳中渡過了十數年光景的金牌郎君完顏奔睹,也應該算是無視了他。

但金國太原留守、太原行軍司都統、西路軍實際上的總指揮完顏拔離速,卻不能說是放棄了溫敦思忠。

拔離速應該只是覺得沒必要專門通知溫敦思忠而已,尤其是這位太原留守已經派遣了主力軍隊極速南下的情況下。

這要是軍隊直接到了,自然也就順便將溫敦思忠救了。而若是按照推測大概率到不了,讓河中府上上下下安心守城,最後弄個河中府五百義士,太祖阿骨打帳下舊人壯烈殉國啥的,順便拖延一些兵力和時間,不也是大金國的忠臣了嗎?

要啥專門告知啊?

只能說,溫敦思忠還是情緒不穩定,不能體會上司完顏拔離速都統的一片好心。

實際上,就在溫敦思忠情緒崩潰後的第三日,也就是十月初五這一日,拔離速的太原援軍便與宋軍在臨汾盆地和河中(運城)盆地的交界處遭遇了。

而如果將戰場擴大到雙方遭遇點周邊方圓百裏,那麽這一戰的實際參與兵力還有些嚇人呢。

金國方向,最少三個金國西路軍老牌萬戶,包括完顏拔離速本部萬戶、完顏突合速所部萬戶、完顏折合部萬戶投入了戰鬥,騎兵先到,步兵在後。而宋軍這裏,卻是包括李彥仙本部,及其下屬統制官邵隆、呂和尚、宋炎、賈何、閻平、趙成、翟進、翟琮、翟沖、牛臯、董先,合計三萬五千眾,外加根本無法統計編制與數量的馬擴義軍,一起壓入。

或者換句話說,拔離速是倉促調集了他在太原周邊第一時間能喚起的主力部隊,直接就過來了,而李彥仙也幾乎是只留下最穩重的邵雲穩坐平陸,再加上自己親弟李夔以作後方接應,其余也是全軍第一時間壓上。

考慮到這一戰有雙方都有都統級別的人物親臨戰陣,完全可以說是宋軍北伐後第一次大規模戰鬥。

但一戰本身卻打的極為混亂。

首先,雙方都是倉促出兵,都是長途奔襲而來……對金軍而言,從太原到鐵嶺關足足五百五十裏,而且沿途還有太行義軍早有準備的小規模襲擾;另一邊,就算是李彥仙當機立斷直接從中條山出解州,且距離鐵嶺關只有一百四五十裏,可莫忘了,開戰前中條山北面的解州一帶雖然滲透到了一定程度,卻依然是金軍所屬,所以免不了要臨時建立後勤通道,並對少數冥頑不明的城鎮進行分兵圍困。

所以,無論是哪一方都不免要在疲憊不堪的狀態下交戰,並且行軍路線混亂、進抵時間不一。

其次,便是雙方都戰力不均。

如金軍那邊,拔離速的直屬萬戶,不僅是裝備最好、有經驗的老卒最多,便是一個猛安裏的謀克數量也是偏多的,往往能達到一個猛安七八個謀克……甚至還有一個仿照著合紮猛安大略組建起的親衛猛安,實打實的十個精銳謀克。

相對而言,之前在堯山戰中損失最慘重的完顏折合與完顏突合速部,其部中兵馬就不免多有戰後新補充進來的士卒了,猛安和猛安之間,謀克和謀克之間也是從天上到地下那種。

類似的情況在宋軍這裏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彥仙這個軍團因為常年活動在黃河兩岸,所以素來是不點驗人數,只是照著編制給他送過來軍餉、軍械物資,然後李彥仙再從統制官那一層發下去,所以其部眾具有很強的個人山頭色彩。

這裏面,李彥仙本人在陜州城和平陸城的幾支核心部隊不提,更多的軍隊,他們的戰鬥力全看統制官本人的水平和操守,以至於部隊戰鬥力差距往往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

更何況這裏面還有馬擴帶出來的軍隊,根本就是輔兵一般的裝備。

最後,地形復雜。

鐵嶺關周邊,乃是臨汾盆地和河中盆地(運城盆地)的交界處,平原、山嶺、丘陵混雜。而且,戰鬥的焦點鐵嶺關本身也不是一個雄關……而且,它周邊也沒誇張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步。

西面黃河旁邊還有汾水通道,東面走絳縣也可行軍,鐵嶺關絕不是唯一一個可行軍的通道。甚至周邊山脈也不是什麽絕路,就在鐵嶺關西面幾十裏外的駱駝嶺中就有一個小關。山民穿行的小道更是誰也說不清楚。

當然了,這不耽誤鐵嶺關本身依然是臨汾盆地與河中(運城)盆地之間最重要的樞紐,依然是典型的兵家必爭之地就是了,尤其是這裏還是隔壁上黨盆地通往河中府的軹關陘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