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正詭(第4/10頁)

話說,其實不光是李光這種職業反對派提出問題的姿態,在場之中很多人的心態這位林尚書都有猜度……張浚張樞相應該是有些懊喪和不安,因為他素來自詡是官家心腹,這一次也的確是他主持的北伐準備大略,並且大大出了風頭,結果到了最重要的建財工作時,卻冒出了許多這麽優秀卻又跟他無關的方案。

此時,這位先是奉承了兩句,然後就沉默好一陣子的張相公一定在想,到底是誰在為官家出了這麽多好主意?

真是邸報召來的?邸報真的這麽有用嗎?

一個問題撒下去,這麽快就有這麽多有用的法子出來?而且個個都比自己一黨設計的精妙?

至於趙鼎趙相公的心態,應該是介於李光與張浚之間的。

一方面是覺得有些法子還是有問題的,所以有一定抵觸心態,但另一方面,作為首相,那也是趙官家給的天大的知遇之恩,八輩子結草銜環都還不了的那種……所以從張浚當面言五事以後,趙相公不免有些堂堂都省首相只能淪為執行人,對不起趙官家優待,繼而有些不安之心。

而且,他也肯定不知道是誰在給趙官家出主意的,也正在疑神疑鬼。

甚至,林尚書自己也看透了自己的心態,他作為戶部尚書,作為張浚一黨的核心成員,作為建財工作的執行人,本來是有破釜沉舟為官家豁出去那種心態,卻不料半路上殺出一個程咬金,不僅搶了自己工作,而且連法子都比自己好、自己多,當然也有些不安,也有些心情復雜。

不過,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林尚書到底是個內秀的人物,當其他人陷入到種種復雜情緒之時,他卻已經率先脫出,並且鎖定了最大的嫌疑人。甚至,此人就在這石亭之中!

沒錯,那個人就是坐在他身側一聲不吭的工部尚書胡寅胡明仲!

想當年,胡明仲外放之前就已經是試禦史中丞了,出去後更是關西五路轉運使,結果一回來卻與自己等人並列,甚至更差一籌——工部乃是最清閑的一部,工部尚書除了一個位階外,相對其他尚書而言,實權太少了。

當時,朝堂內部就有胡明仲反對官家出兵西夏,以至於被官家厭棄的傳聞。

但林景默卻對此嗤之以鼻……劉子羽還反對打堯山呢,趙官家不還是讓他步步高升?況且,誰也沒有胡寅是如何反對官家出兵西夏的詳情的,反而是大軍掃蕩西北時,人家胡明仲兢兢業業,確保了戰役前期的後勤保障,工作做得漂漂亮亮。

這麽一個人。

論資歷是當日太學三名臣之一,是官家第一批攏在手裏的臣子,比自己資歷都深。

論立場,在胡銓掌握邸報前,素來是抗金立場最激進的那一位。

論操守,比不上趙相公,難道還比不上張相公這一黨,難道比不上自己?

執行力和魄力,當年人家挨了一頓鞭子,卻也奪了曲端兵權算什麽?強行把吳玠愛將楊政拎到京城砍了又算什麽?而且莫忘了,當今天下第一帥臣、延安郡王韓世忠可是對胡明仲最為服氣的,第二帥臣,官家的親家嶽飛更是被此人保舉上來的。

這麽一個人,本該回來直接進西府的才對。

當然了,為什麽沒能做西府相公,除了年紀以外,避開官家第一心腹重臣的張浚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真要是胡寅也進了樞密院,成為宰執,以這位的性格和實力,當日靖康太學三名臣之間的戲碼,絕對比《水滸傳》還精彩!

而趙官家明顯是希望維持朝局穩定,確保趙鼎趙相公執政權和張相公主戰旗幟形象,繼而確保北伐大業的。

甚至更早一點,胡寅主動求取外放,使得趙官家得以選擇了更弱勢且與趙鼎更合得來的劉汲等南陽一黨作為第三方,怕是君臣之間也有默契。

為此,還引來了萬俟卨那番著名的進諫,使萬俟元忠一躍而起,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總而言之,這麽一個心腹重臣,此番回來,趙官家必然是有大用的,放到基本上沒事幹的工部,恐怕恰恰就是要用他做一些大事……比如現在這些建財的具體方案。

就在諸人心情復雜之際。

另一邊,等候反饋的趙官家卻反而愈發不安起來了……作為方案的提供者,或者說抄來的方案提供者,面對著這些有豐富執政經驗的心腹重臣們,自然是有些信心不足,生怕是自己犯了天大的幼稚錯誤才引來這些人略顯怪異反應的。

與之相比,他哪裏會想到,這根本就是法子太精妙,以至於這些心腹重臣們沒一個覺得這是趙官家一個人憑空想出來的,全都在那疑神疑鬼呢?

至於胡寅,要是趙官家知道做了自己幾年秘書的林景默是那麽想的,非得跳起來將對方身前的桑葚給拍到他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