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來回(第3/4頁)

沒錯,金軍萬戶大(上白下大)在整個戰場最焦灼的時候,利用了可能是金軍最好一次戰機,費勁心力組織了最強一次突擊,卻是帶領著撻懶給他的援兵,還有他自己的本部猛安,狠狠的鑿入了嶽飛麾下統領官徐慶的軍陣中。

戰果豐碩,徐慶本人第一時間殉國,數百宋軍當場戰死,並造成了數百宋軍潰散和接近四分之一個戰場局勢的崩潰。

如此戰果,難怪坐的高看的遠的韓世忠會因為友軍的崩潰失聲大笑了,也難怪王彥會下令全軍不顧一切渡河,趁著金軍騎士難以收攏的時機迅速擴大戰場,更難怪嶽飛和他麾下張憲、傅選、湯懷、李璋、李寶等將領陷入到了一種怪異的失聲狀態——他們為徐慶等袍澤的突然戰死感到哀傷與悲憤,但也敏銳的意識到,這最關鍵的一口氣居然熬過去了!

韓世忠笑完之後,眼見著王彥部開始大面積從上遊渡河,卻依舊沒有出擊,而是繼續坐下靜候時機。而就在這時,長社城東面大路之上,之前因為王彥部陸續抵達而漸漸沉寂下去的方向,卻又再度煙塵滾滾起來。

韓良臣坐在城頭好整以暇的看了片刻,大約推算出這最後一批援軍的數量後,便忍不住與自家兄弟解元相互對了個眼色——很顯然,猜想歸猜想,但當數量不下六萬的援軍盡數抵達後,他們還是有些難以置信,因為他們很難想象,官軍到底是如何組織起這種規模,且如此具有決斷性的救援行動的?

且說,自從大(上白下大)那次完美的沖鋒以後,城下將台上的撻懶便徹底陷入到了暴怒與混亂之中。

而王彥部的渡河更加讓這種情緒失控起來——因為嶽飛的旗幟依然在下遊飄揚,然後嶽飛部河東岸那部分兵馬依然在全力順著浮橋支援,大(上白下大)部依然不能徹底解決這支部隊!這種情形再加上王彥部開辟的新戰場,則意味著撻懶就必須要面對一個之前他一直想避免的兩難抉擇,到底要分多少兵去阻攔王彥,又該留多少兵來防備身後的韓世忠?

坦誠來說,情緒崩潰之余,撻懶依然敏感的意識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今日真要陷入苦戰了!

至於蒲察鶻拔魯能否及時回援,根本不是能否解決這眼下宋軍大隊的問題了,而是能否保全自家軍隊的問題!

到時候能逼退對方,就不錯了!

不過,出乎撻懶意料,在再次分出三個猛安去河畔聯動大(上白下大)部,以求阻擊宋軍以後,城內的韓世忠依舊保持著沉默。

而也正因為這種沉默,戰場一直局限在清潩水之畔——東岸的宋軍開始利用河上現成的浮橋大面積拉開戰線,擴大戰場範圍,以此來展示出自己的數量優勢,而金軍騎兵開始往來不斷,用自己的韌性與騎兵的機動性勉力支撐……當然了,這種情況下,金軍想要再組織之前那種大規模沖鋒無異於癡人說夢。

雙方似乎要進入到了某種煎熬的拉鋸戰中,這讓撻懶稍微放松了一點點,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這種拼耐力和韌性的戰事,最終結果往往還是金軍能勝。

但僅僅是一刻鐘後,望著東岸再度煙塵滾滾湧來的援軍,撻懶卻徹底陷入到了心跳與慌亂之中。

因為不知道為什麽,隨著這最後兩萬多早在預料之中的援軍到來,整個戰場上,數量多達六七萬的宋軍,開始漸漸進入到了一種莫名的振奮狀態……最明顯的兩個現象,一個是宋軍渡河支援速度與參戰欲望大大提高;而與此同時,被金軍騎兵擊潰的宋軍往往放棄逃竄,而是在一些軍官的呼喊下嘗試重新組織匯集。

“必然是宋軍主帥胡寅親至!”一名漢人降官稍作解釋。“以往宋國帥臣,多無膽量,不意胡明仲有此勇氣……不過元帥不必擔憂,宋軍主帥並無指揮之能,且是初來乍到,這種士氣一鼓之後便會泄掉。”

撻懶信服了這個說法,因為確實很像。

但一刻鐘後,不知道算是幾鼓了,宋軍這股莫名其妙的士氣依舊未泄,非只如此,隨著一面黃色的,帶著三根尾巴的奇怪大旗自遠由近,來到河畔,然後幾乎是片刻不停的上了浮橋,直接帶著一支精銳部隊湧入嶽飛那個最堅固的大陣中以後,整個戰場徹底陷入了狂躁狀態。

無數宋軍幾乎是不顧陣型,從各處浮橋蜂擁渡河,而河東潰兵的集合速度更是驚人,往來不斷的金軍騎兵再也按不住宋軍的渡河攻勢,短時間內,便喪失了沿河方向的壓制姿態。

但更可怕的是,就在那面帶著尾巴的大旗在河西立定之後,一直安靜的過分的長社城內,忽然整個陷入到沸騰之中,並在撻懶近乎於驚恐的姿態下,打開了所有的城門——在之前兩三個月內,已經成為這位金軍右副元帥最害怕的一個人,在沉默了大半個時辰之後,忽然就莫名其妙殺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