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悖論(第2/3頁)

而如果細細追究的話,就會發現,連縱深彈性防禦本身其實也是依托於砲車大規模應用這一新生軍事現象,而對以往舊式守城方法做出的針對性改革。

這種‘砲戰為王’的軍事思想,對於一個穿越者而言,無疑是一種絕對的政治正確。

於是乎,這才有了半個月的隱忍,與今日的怒射。

城頭上,群情振奮,但看慣了戰爭大片的趙官家卻強行要求隨行文武陪他一起緩步走下城頭,然後背著城墻束手而立,宛如罰站的小學生一般……但這正是躲避城外砲車彈丸的最佳方式。

接下來一個上午加下午,彈丸呼嘯不停,從南陽城頭上飛來飛去,引得無數文武如小學生一般擡頭觀看,時不時還驚呼一二。

但很顯然,數量其實並不在劣勢的金軍砲車,發射效率卻遠不及城內的宋軍砲車,大多數彈丸都是城內飛向城外的……這是當然的,配重投石車的出現,看似只是節省了人力,但其實帶來的進化卻是全方位的。

譬如說,由於前方少了幾十號人的拖拽,所以完全可以節約出空間,在砲車前部壘砌出一個三角形的防禦工事;

再譬如說,配重的額定質量,有效保證了發力的穩定性,使得砲車的發射更加精確,民夫們只要按照軍官們的指令加入特定量的配重,並提前調整好角度便可……而角度與配重則是根據之前金軍到來之前大規模實驗得出的結果,很多老練民夫未必懂得原理,但心中卻是有數的;

還譬如說,配重的絞輪,使得砲車的發射更快了一些,容易形成齊射……

更不要提宋軍一開始便展示出那個簡單科技,也就是彈丸種類不一了——破壞對方砲車的石制彈丸與射程更遠、具有‘開花’效果、專門打人的泥制彈丸,二者配合,絕不是一加一這麽簡單。

更快一些,更強一些,防禦力更好一些,更遠一些,更準一些,加在一起便是全方位的壓制。

故此,在第一輪齊射偷襲了金軍將台之後,整個上午,宋軍砲車接連不斷,卻是以一種碾壓的姿態將剛剛立起來的金軍砲車陣地徹底打崩。

相對而言,南陽城上,早已經按照陳規的要求,去除了多余的高樓、望台,城墻頂面也略顯狹窄,但女墻卻專門加厚,好讓城上士卒背靠女墻躲避彈丸,並持續觀察敵方砲位……一直到金軍砲車陣地徹底崩潰,失去攻擊能力之前,城上損失堪稱微乎其微。

而到下午時分,確定金軍砲車陣地無用之後,趙官家重新登城,卻又再度枯燥無味起來,因為南陽攻城戰開始以來,城外的金軍大營第一次陷入到了全線沉默之中。

沒有挑釁,沒有往來封鎖疾馳的騎兵,也沒有嚴厲呵斥民夫、漢兒軍的督戰甲士,也沒有熱火朝天的工程,甚至沒有哀嚎與呼喊,之前滿滿騰騰的砲車陣地上也一個人也沒有,只有一堆爛木頭,至於正前方將台上更是一片空蕩蕩,連旗子都拔幹凈了!

但怎麽說呢?毫無疑問,這是宋軍的大勝!

於是剔除了趙官家之後,南陽城依舊滿城歡呼雀躍,而金營依舊鴉雀無聲。

且不提趙官家如何索然無味,只是完顏兀術……這裏必須要強調一句,憑良心說話,今日這一戰真不怪完顏兀術,這位金軍主帥沒有犯任何錯誤!人家四太子是想過砲車問題的,他知道攻城要靠砲戰,而且他在下蔡城吃過僥幸心理的虧之後,這一次早早預備好了持續砲戰的心理準備,還預備那麽多砲車?!你換成別人過來,不可能做的更好,因為換成任何一個人過來,恐怕也不能理解這一次宋軍的砲車為何那麽準、那麽快、那麽遠而已。

而且,他現在也來不及考慮砲車的問題了,因為一個巨大的疑難正擺在他面前。

“多少?”

相隔前線極遠的北面中軍大帳中,完顏兀術茫然擡頭。

“除萬戶赤盞暉將軍外,還有七位猛安、四位謀克當場戰死。”一名漢人參軍小心翼翼言道。“除此之外,還有六位猛安、兩位謀克重傷難戰……”

這就是那幾十個泥丸的作用了,趙官家忍了半個月,就是為了這一射。

“自太祖起兵以來,未曾聞如此慘烈事。”隔了許久,手臂被泥丸迸濺到的完顏拔離速方才扶著胳膊憤然出言,卻不知道是對誰發憤了。

“現在不是想這個的時候!”另一位萬戶韓常忽然出聲駁斥。“現在要想的,乃是按照軍法,要不要再斬掉七八個猛安,幾十個謀克?!”

拔離速愕然擡頭,這才醒悟為何滿帳無聲,卻又覺得哪裏荒唐的不得了……這真要是斬了,豈不是全軍一半高階軍官平白沒了?這仗也不用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