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方城(續)(第2/4頁)

這跟道德無關,也跟政治立場無關,真的是官僚們的本能,哪怕宗澤也是一位正兒八經的文臣。

實際上,之前韓世忠在淮西立鎮,劃走了理論上屬於京西北路的蔡州、順昌府(潁州,後世阜陽地區),然後李彥仙出任陜州鎮撫使,甚至包括嶽飛、張榮出任鎮撫使,之所以如此順利,也是因為在這些行在官僚們內心深處,都覺得此舉有隱隱約約的政治正確性——蔡州、順昌府理論上屬於東京留守的權力模糊地帶;李彥仙之前的表彰全都是通過宗澤進行的;嶽飛和張榮的存在更是能有效控制張所與張俊。

事為之防,曲為之制……多少年了,就沒變過,而口口聲聲說要跟這些東西作鬥爭的趙官家,根本就沒注意到這裏面的彎彎繞繞。

‘大義分明,小事極有才,對人也懇切,做事似也有終始,本末昭然可曉,只是中間粗,不甚謹密,又行為激烈,此是他病’……這是李綱李公相前幾日在給自己心腹兼好友、戶部主事林杞的信中對某人的評價。

閑話休提,轉到身前,韓世忠即刻承命,然後便要繼續奏對。

但這個時候,周圍忽然又有人控制不住自己了:“官家,臣試禦史中丞張浚冒昧以聞,三衙制度畢竟經行百年……呃,閭太尉又有功無過,而韓制置雖軍略妥當,卻行事操切,殊無德行,臣恐怕韓制置此行,閭太尉會多有不服,屆時未免無端生禍。”

只聽後面半句,趙官家幾乎以為說話的是胡寅,因為這話太像胡寅的風格了。

唯獨話說回來,既然是張浚說出這話,那便是另有深意了。

對此,趙玖沉默了一下,依舊沉聲詢問:“張卿想如何?”

“臣冒昧,自請往汝州暫行監管西京兵事。”張浚俯首以對。“本朝成例,文臣督師……臣若至汝州,必能使閭太尉安穩之余使西京興復。”

“不用,朕自會與宗留守說及此事。”趙玖經此提醒,反而醒悟。“閭太尉在汜水一直倚仗於宗留守,有他調解,必然無事。”

張浚訕訕而退。

而趙官家也終於趁機撒開了手,並轉回座中……與此同時,劉汲、閻孝忠、胡寅也都紛紛回到隊列之中。

“其實有一件大事,本想最後說的,但既然已經涉及三衙、禦營之論,再加上今日確實沒幾個緊要事了,那朕也就直言不諱好了。”趙玖環視左右,揚聲而言,行在諸臣也是心中各自有所明悟,然後紛紛肅立,唯一一個還立在正中間的韓世忠見勢不妙,也趕緊退下。

“國家制度是國家的根本要務,本不應該輕易更改。”趙官家緩緩而言。“但如今非比以往,大宋與金國之間不死不休之勢已成定局,此言朕昔日在八公山已經論定,非一方亡國滅種,絕不能真正停下。既如此,便須更改制度,以應時勢……”

下方諸臣雖然嚴肅以對,卻多面不改色,因為這個話題是所有人都想過的。實際上,早在南京(商丘)的時候就有人提過,八公山後,揚州知州呂頤浩甚至曾上書行在,提出了一個涉及到官制、軍務、財務的一攬子方案。

而後,其余各方面重臣,也都提出過自己的方案,之前兩日,雖然倉促,但有資格禦前議事的諸位大臣同樣討論過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大略方案。

最後方案總體而言,卻是為了方便軍事統籌而進行的簡化與合並。

“其一,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秘書省,四省合一,從今日後,不再有什麽尚書右丞、左丞……東府宰相就是正經丞相、副丞相,他們總攬政務,統領六部、九寺、五監、六院,有資格禦前公議軍政大事,於行在,便是呂相公為正,許相公為副!”

趙官家一段話說完,呂好問與許景衡便正色出列,躬身下拜。

“當然。”趙官家趕緊又補充了一句。“李相公依然平章軍國重事,統領東西二府,總領百官,還是額外高於所有臣僚的。”

這句廢話自然沒人在意,因為沒人會覺得李綱真回來了,呂好問這種人能分庭抗禮。

“其二,西府往後也廢同知樞密事等差遣,一律只稱樞密使、樞密副使……此間樞密使自然是東京留守宗相公,汪相公、宇文相公,還有遠在淮南養病的張相公(張愨)為樞密副使,樞密使、樞密副使,也就是西府諸相公,依舊參與禦前議事如舊。”

這樞密院幾乎相當於只改了一個名字……眾人眼見著汪伯彥、宇文虛中站出來,也是不由腹誹心謗起來。

然而,趙官家稍微一頓,卻又繼續說了下去:

“其三,從今日起,廢三衙,權責盡歸禦營,楊惟忠、閭勍二位改禦營副都統制,而禦營又屬西府樞密院,並將兵部下的職方司、吏部下的三班院、審官西院,一並移至於樞密院下,並以職方司掌機密文字、參贊軍事,而禦營正副都統制、職方司參軍與諸前線留守、制置使、經略使、安撫使、鎮撫使,以及軍中建節者,皆可隨樞密使禦前議論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