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曳影 第一章 初涉千窟

奇跡戰爭後,整個雲中都在動蕩中逐漸衰落。

無數綠洲化為了沙漠,無數王朝湮滅於塵埃,無數城邦崩塌為廢墟,無數生命消逝如雲煙。

李白的故鄉算是比較幸運的,或許是因為那裏離長安很近,那裏的人民在文化認同上也都與長城彼岸無異,所以戰爭爆發後,長安的鐵蹄並未去踐踏那裏。

至少,現在還沒有……

離開故鄉的這一年,李白十二歲。

那年,他踏入了雲中沙漠的腹地,欲到那傳說中藏有“無盡知識”的千窟城求學。

彼時的他,年少天真,求知若渴。

而千窟城,也歡迎著所有像他這樣的求知者。

但,千窟城也並不是那麽好找的地方,還是個孩子的李白經歷了千辛萬苦,才終於找到了這傳說之地的所在,而千窟城主也欣然接納了他這位遠道而來的學子,甚至願為他提供食宿,於是他也就這麽住了下來。

時光荏苒,轉眼一個多月的光景過去,此時的李白也逐漸習慣了千窟城的生活。

“千窟城”正如其名,是由無數相銜的、規模和結構不一的石窟組成,這些石窟總體呈蜂巢狀,但其中的每一個都不盡相同;城中的穹頂高若天蓋,恢弘廣大,而千窟的最深處則似迷宮般延展入地下,就算是城主也不知盡頭何在、通往何處。

城中90%的住民都在靠近入口的那片區域生活,外來的商人和遊歷的學者也都在此進行貿易和交流,只有那些有能力參悟石窟幻象的人才會涉足千窟深處,但那……也是有限度的。

城中常有傳言,有人為求得更深層的知識啟迪,不斷深入那些石窟,最終一去不返。

李白自然也聽到過這傳言,不過他對此倒是不以為意。

李白在這裏的日子是很單純的,每天除了吃睡之外,其余的時間他幾乎都在城中那些“幻象石窟”中汲取著知識。

對他來說,能在那些須彌幻境中遊歷,本身也是一種樂趣。

當然,這時的他還並不知道,像他這種“不借助外物便可讀取石窟中所載知識”的人,在這世上其實是鳳毛麟角。

來這千窟城中求學的大部分人,都是通過租借昂貴的典籍,或是借助更加昂貴的、以生命之玉制造的聖物來參悟千窟城那些石窟中的幻象的——能靠自身的神識直接體驗須彌幻境獲得啟迪,實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天賦。

這天,李白和往常一樣深入“千窟”,來到了昨天走到的最遠的地方,並又往前進了一個石窟。

步入其中後,李白本想著立刻開始參悟壁上幻象,卻不料,在一塊石壁之上,他意外地發現了兩行刻字——“劍說雲中無豪傑,石知此地有英雄。”

將那兩行字默念一遍後,李白心中也是驚訝:“什麽人居然敢說出這種狂人狂語?”

驚訝歸驚訝,但他也沒把這事太放在心上,反正這刻痕並不影響石壁上的幻象生成,李白還是繼續做他該做的。

當他的精神集中起來,這石窟內的壁畫便如“活了”一般開始流動,在半空中化為種種浮光掠影,將其包圍。

正所謂三千世界,一念永恒,在這“入定”的狀態中,李白仿佛經歷了一個文明的興衰,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起落。

而當他的神識回到現實時,他忽然對壁上那兩句詩另有所悟。

這時李白再去觀那兩行字,只覺那一筆一劃,遒勁蒼然,揮毫之間,豪情萬丈,與他方才所歷之幻鏡、所悟之學識,不謀而合,就好比是一種“總結”和“批注”一般。

這一刻,李白便不覺得刻這字的是什麽狂人了,而是在好奇:這位“高人”現在何處?

念及此處,他便又往前進了一個石窟,想看看這附近還有沒有類似的刻字,然而他在臨近的幾個石窟找了一圈,也沒再看到別的。

正當李白有些失望,覺得這刻字或許只有一處時,他忽又在隔開幾個石窟的另一個洞中看到了另外兩行字——“彈劍作歌奏悲聲,孤詣千窟憂何年。”

看那筆跡,就知道和之前的兩行字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這下李白可就來了興趣,他開始遍尋這附近的石窟,想找出總共有多少這位高人的“批注”;而在尋找的過程中,他也漸漸發現了,這些刻字其實是有一定規律的。

在這如蜂巢般復雜排列的石窟中,如果以上帝視角把這些留有刻字的洞窟連線起來,便能看出這“線陣”的走向與此人書法的風格相吻合。

李白聰明過人,很快就想到了這點,他按照這個思路,成功推測出了接下來的刻字會在哪裏出現,並加快了腳步向那留有刻字的千窟更深處行去。

對自己的發現無比興奮的少年就此忘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究竟走出了多遠,不知不覺,他已到來了一個外人絕不會涉足的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