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識豆角

華微山群峰林立,外險內秀,間有懸泉飛瀑,清溪湖泊。

其中最靈秀的水澤,當數瑤光湖。如蓊郁山谷間嵌入一面琉璃鏡,碧波千頃。

春日湖畔,六位少年修士穿花拂柳,談笑徐行。

他們春衫輕薄,衣色鮮明艷麗,配飾華美貴氣,甚至浮誇。

水映山容,也映著他們的笑容。

春花爭艷,他們的笑容卻有淡淡倦意。

當一個人處境優渥,所有欲望都被滿足,又沒有更大志向,百無聊賴,便會習慣性露出這種倦意。

做客的可以倦怠,待客的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兩位華微宗執事跟在他們身後,引經據典地點評風景,穿插介紹宗門光輝歷史。

兩人使出渾身解數,說學逗唱,口若懸河。

這群富貴少年郎興致不高。

本以為,憑他們的身份,總該由大弟子袁青石親自來迎。可袁青石忙得不見蹤影,陳紅燭也去接待別人,華微宗竟只打發兩個年輕執事過來。

但他們一路被極力奉承,熱情招呼,心中那點不滿已經消散得七七八八,便應了幾句不值錢的客套話:

“華微宗不愧是獨霸天西洲的大宗門,人傑地靈,風光毓秀。”

“華微三景,果然名不虛傳。”

一位執事笑道:“‘雲海錦鯉’、‘山巔星台’兩景四季常有,諸位已看過。這最後一景‘瑤光菡萏’,卻要等到盛夏才顯風姿……”

他話未說完,被人打斷。

“我幼年隨家父拜訪掌門真人,曾見瑤光湖十裏菡萏,蓮葉接天,的確美不勝收。但瑤光湖已成舊景,我來時聽說,華微山近來還有一處‘新景’?”

說話的人十六七歲年紀,身穿慘綠色錦袍,戴翠色珠冠,言辭客氣有禮,神色卻倨傲。

其他少年修士聽見“新景”二字,俱是眼前一亮。

他們穿衣要穿新,法器要用新,玩樂花樣要翻新,自然賞景也不能與別人一樣賞舊景,否則如何彰顯不同。

兩位執事對視一眼,一人解釋道:“其實不是景,是敝宗外門寢舍裏一座小院,人稱‘外門宋院’。院裏住著一位名人,名叫宋潛機。”

“名人我見得多了!卻不知那是什麽樣的名人,也可堪稱新景?”另一位松煙綠衣袍的少年問道。

執事道:“他的居所門庭若市,每日都有人拜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他一定很有錢!”

執事搖頭:“不,他沒錢。而且他不接領任務,不事生產,全靠其他外門弟子供養他。”

“底層修士皆畏懼強權,他一定很兇惡!”

執事否認:“不,那些弟子心甘情願。”

少年們嘖嘖稱奇:

“的確是奇人,我們有空也去看看。”

執事接道:“不僅如此,他還曾在主峰逝水橋,與妙煙仙子有過一面之緣。他回來後,便說了那句很有名的話。”

驚嘆聲、嬉笑聲戛然而止。

最近關於妙煙,且很有名的話,只有一句。

“呵,我當是誰?原來就是他!”一位蔥綠衣袍的少年冷冷問,“這樣氣焰囂張,不知天高地厚的外門弟子,貴派不管管嗎?”

執事苦笑道:“他雖言行無狀,卻沒有違反門規。戒律堂素來按規矩辦事,如何定他的罪?”

氣氛僵冷時,最先挑起話頭的慘綠少年笑道:

“不錯。沒有哪派門規寫著‘不許說妙煙仙子的不是’,咱們來華微宗做客,也不能不講道理。”他轉向兩位執事,禮貌卻直白地趕客,“我們師兄弟有些閑話要敘,二位今日辛苦,不必再送了。”

執事行禮告辭,臨終前看似擔憂地叮囑他們:“諸位身份貴重,何必以美玉擊頑石,與那人計較。倘若因此違反門規,壞了雅會的規矩,反倒不值。”

那些少年沒有理會,自顧自討論:

“那人好大的膽子,這次定要給他個教訓,讓他知道什麽話不能說。”

“且慢,不知者無罪。萬一他真的不辨美醜,並非有意對仙子不敬呢?我們貿然找他麻煩,師出無名。”

“世上有瞎子,卻沒有明眼人不識美色罷!我倒覺得他是嘩眾取寵,想引起仙子注意。”

“華微宗做東,我們是客,在別人家地盤做事,不能不占道理。”

慘綠少年忽道:

“其實要試探一個人是否真的不辨美醜,我有個法子再簡單不過。”

“什麽法子?”

“去請何師妹。”

“何師妹”三字一出,眾人恍然大悟,心照不宣地露出笑容。

但那笑容不懷好意,十分古怪。

慘綠少年道:“等他見到何師妹,違規在先,我們想如何,便能如何了!”

當下定計,兵分兩路。三人去找何師妹,三人去宋院打前站。

***

天色近黃昏。

通往宋院的路有很多條,但有一條最顯眼。